在這個看似漫長的暑假,用一本好書填補時間給予的空缺,我想是十分明智的。而這個暑假我很慶幸有《格列弗游記》陪我一起度過。
英國現(xiàn)實主義小說興起于19世紀。但在19世紀30、40年代英國現(xiàn)實主義發(fā)展迅速。但是19世紀初英國社會中追名逐利、腐化墮落等丑惡行徑習以為常的貫穿在人們生活中。致使忿忿的作者們決心用筆來對英國社會的政治、道德、宗教和文化等方面進行批判,進行對這個社會的重新審視。這些無非是想喚醒資本主義社會日益尖銳的的統(tǒng)治是否正確。拯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人類。
狄更斯的小說正是如此,他描寫了英國資本主義的勞資矛盾,揭示了下層人民的悲慘命運和資產(chǎn)階級的偽善。具有強烈的批判性和揭露性,特別注重描繪社會的黑暗和丑惡現(xiàn)象,以及社會下層“小人物”的悲慘遭遇。
《格列弗游記》是斯威夫特一部杰出的諷刺小說,出版兩個多世紀以來,被翻譯成幾十種語言,在世界各國廣為流傳。作品運用諷刺影射的手法,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的社會矛盾,揭露了當時統(tǒng)治集團的腐敗和罪惡,并抨擊了侵略戰(zhàn)爭和殖民主義。盡管是對宮廷和政治家的諷刺,但作品卻超越了它的時代和地方的局限,被認為是文學的偉大寶庫之一。正是這份經(jīng)久不衰的珍貴,讓我們隔著世紀看到了一個人類所謂的“現(xiàn)代社會”。
《格列佛游記》用“大人國”“小人國”。抨擊了英國18世紀的資本主義統(tǒng)治,頗具諷刺色彩的格列弗歷險的第一地是小人國。在那里他一只手能拖動整支海軍艦隊,一餐飯要吞吃一大批雞鴨牛羊外加許多桶酒。小人國的人為了把他這個龐然大物運到京城,動用了五百工匠,無數(shù)繩索,九百擔起重機、搬運任務的“大漢”,一萬五千匹“高大”御馬等等。在如此渺小的一個微縮國度里,所有的雄心和邀寵,政爭和戰(zhàn)事都不免顯得“雞毛蒜皮”。
黨派之爭以鞋底高低劃分陣營,“高跟黨”與“低跟黨”你爭我斗,勢不兩立;相鄰的國家不但想戰(zhàn)勝并奴役對方,還要爭論吃雞蛋應敲哪頭之類雞毛蒜皮的“原則”問題。
小說第二卷里更是指名道姓地批評了英國。格列弗長篇大論地向大人國國君介紹英國的歷史、制度和現(xiàn)狀,以及種種為國家為自己“掙面子”的事。不過,用大人國的眼光看,英國是利力浦特般的蕞爾小國,它的歷史充斥著“貪婪、斗爭、偽善、失信、殘暴、憤怒、怨恨、嫉妒、陰險和野心”所產(chǎn)生的惡果。
這部小說不但抨擊社會現(xiàn)狀,還有意識地模仿了語言和文本。格列弗在小人國抄錄了一段官方文告,它贊頌國王是“舉世擁戴”的“萬王之王”,“腳踏實地,頭頂太陽”,等等。但是,無處不在的格列弗眼光,提醒著我們那位國君不過身高十幾厘米。“言”與“實”的差距使人捧腹不止。
在第四節(jié)里,簡明的文風雖然依舊,但被描述的已是人獸顛倒的怪誕景象;馬成了理性的載體,而人則化作下等動物。
他不斷尋找著“逆境叢生”的感覺,這點就是他歷盡艱險后重新踏上自己國土的主要原因。為此他的經(jīng)歷更是讓人們所驚嘆,他所擁有的勇氣讓人們所折服。格列佛游記》這本書每一章從中透露著不同的思想,令人深思,令人了解許多當時社會存在的問題。同時他譴責了社會黑暗,流露出同情下層人民的苦難與不平等地位。用一本書喚醒一個時代,用一個思想拯救著水深火熱中的小人物。這就是抨擊當時英國社會墮落與腐敗的諷刺小說《格列弗游記》。這就是以擅長采用辛辣手法諷刺社會而被人們所喜愛的大作家斯威夫特。
通過小說我們看到了那個滿是爾虞我詐,尖酸刻薄的時代。隔著時空讓我們穿越那里。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