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吃蘋果的時候,我突然發(fā)現(xiàn)關(guān)于蘋果的一個奧秘。
記得上個星期天吃蘋果的時候,我先是削好了皮,然后把整個蘋果切成了四塊。我只吃掉了三塊,剩下的一塊吃不下了,心想等一會再吃也不遲。大約過了十幾分鐘后,等我想起吃剛才剩下的一小塊蘋果時,卻發(fā)現(xiàn)那塊剛才還水靈靈、透明的水果,已經(jīng)變成了茶色的。
我想:反正以往吃蘋果也有過這樣的茶色,只要不干不凈,吃了沒病就行了。我拿起蘋果,放在嘴邊,剛咬了一口,卻覺得不如一開始的甜,也不如一開始的鮮美。這是為什么呢?
我翻開經(jīng)??吹陌倏迫珪?,這才恍然大悟。
原來蘋果削皮后,果肉里有一種叫“酶”的物質(zhì),與空氣結(jié)合,變成了一種叫“氧化酶”的物質(zhì),如果不及時吃,蘋果便成了茶色。顏色改變后,蘋果里所含的營養(yǎng)就減少了,吃起來味道、口感也會差一些。書上說,為了減少削過皮的蘋果與空氣的接觸,可以用碗蓋住,或放入淡鹽水中,淡鹽水還可以提高蘋果的鮮味和甜度。
沒想到吃蘋果還有學(xué)問!如果早知道這些,我剛才就不會吃到味道那么差的茶色蘋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