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有一段時間是在蘇北度過的。那時,我住在一個如畫的小村子里,村外有流淌的小河、碧綠的草地和高大的樹木。
不必說我和小伙伴們在小河里游泳、釣魚、捉螃蟹、捉龍蝦,抬來家里的大木盆劃船;也不必說我們在草地上打滾、摔跤、捉蛐蛐、捉螞蚱,看兩頭大黃牛打架。單是村東頭那顆歪脖子的大棗樹,就有無限的樂趣。這一切,都給我留下了最美好的回憶。
春天悄悄地到了,百花相繼怒放,而歪脖子大棗樹似乎還沒有睡醒,直到春末夏初,它才開滿了芬芳醉人的小黃花,長出了嫩綠的葉子。不知從哪兒來了一群馬蜂,在樹上筑起一個蓮蓬似的巢。大人們說:“千萬不要去惹它們,不然會挨蜇的!”我們當然十分害怕,只敢遠遠地看著它。一天,我們實在忍不住了,大家拿來彈弓,聚集在歪脖樹下,裝好石子,對準馬蜂窩一齊“開火”。果然,一群馬蜂嗡嗡地出動了,沖著我們飛來。我們嚇得扔掉了彈弓,捂著腦袋沒命地跑。我很不走運,被蜇了一下,腫起一個大包,很長時間才好。從此,我再也不敢去惹馬蜂了。
夏天來了,歪脖樹上的知了叫了起來。中午,大家每人拿著一根長竹竿,在竿頭粘上一塊面筋,來到樹下,發(fā)現(xiàn)知了就悄悄地把竿頭伸過去,瞧準了,用竿頭的面筋猛地一粘,它就成了我們的俘虜。傍晚,大家每人拿著一把小鐵鏟,又來到樹下。只要能在地上找到蠶豆大小的洞,就能挖出一只渾身是泥的“知了猴”。把它放在盒子里,第二天,它就神奇地成為一只又黑又亮的蟬。
秋風送爽,歪脖樹上的葉子簌簌地落了。歪脖樹上掛滿了一顆顆大棗,有紅的,有黃的,也有青的,像是一盞盞小燈籠,放著奇異的光彩,真叫人垂涎三尺。這時,我們便每人拿上一個大塑料袋,一根帶鉤兒的長竹竿,“噼哩啪啦”炒豆子似的把樹上的棗全都打下來,每人撿上滿滿的一袋,拿回家去,洗凈,放在鍋里煮熟,去掉核,加點面粉,做成薄糕,這就是我小時候最愛吃的棗糕。
秋去冬來,歪脖樹上壘起了一個個臉盆大小的喜鵲窩,一壘就是五六個。到了晴天,我們就聚到樹下,脫去笨重的棉衣,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掏鳥窩一般要兩個人,一個掏,一個接,動作要干凈利落,不然,碰到大人是要挨打的,因為大人們說那是益鳥。但那時我們還不懂什么是益鳥,什么是害鳥,只是想嘗一嘗鳥肉是什么滋味。掏出鳥后,我們先把鳥殺死,拔掉鳥毛,剖開鳥腹,除去內(nèi)臟,然后澆上醬油,撒上鹽。當然,這些都是從家里“偷”出來的。這些都干好了,就把鳥放在火上烤。烤熟后,大家一人一口,津津有味地分享這“野味兒”。那誘人的香味我永遠也忘不了。
這段快樂的童年生活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美麗的小村莊,可愛的小伙伴,那繁茂的樹木,綿綿的草地,潺潺的小河,特別是那棵歪脖子大棗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