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讀后感500字(1)
我認為在白鹿兩姓的爭奪中,鹿家才是真正的贏家,是因為小說向我們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不該是你的,終究不會是你的,不管你采用何種辦法將它弄到手中,那也只不過是一個假象,是短暫的。
白嘉軒家的白靈被活埋,老三又不能生育,媳婦要像黑娃的弟弟借種,老婆又在瘟疫中死去,老娘也離開了,只剩下他一個人怪冷清的留在原上。這也是他當初使用權(quán)術(shù)誘騙鹿子麟與他換地的報應,文中結(jié)尾說他只做過這一回昧著良心的事,但只是這一回,便在他的靈魂乃至身心上都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影響。而鹿子麟最后雖然瘋瘋顛顛,但是他才是最清醒的人,他明白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不是滿口的仁義道德,不是金錢和物質(zhì),而是活生生的人。他年少輕狂,老來也風流,與原上的婦女茍合之后生下了數(shù)不清的娃,他悟出了一個道理,有人才會有一切。因此他看到那些稱他為干爹的孩子時,真想去掉那個“干”字以及看到二兒子鹿兆海的兒子重燃起對生命的希望,都說明了他對自己曾今虛無人生的否定,唯有瘋瘋顛顛的隱藏起真實的自己,才能保護自己以及自己的后代。
作者給他取名鹿子麟,便暗含他的兒子鹿兆鵬以后便會像麒麟一樣給白鹿原帶來祥瑞與和諧。作者沒寫兆鵬的結(jié)局,也契合了白鹿這一意象給人帶來的神秘感,給人留下了回味的空白。
白鹿原讀后感500字(2)
從小說人物性格的刻畫看,也是失敗的。男人女人只有兩張面孔:男人,斗勇發(fā)狠、壞透頂;女人,騷情,寡廉鮮恥。只是鹿子霖壞得徹底;白稼軒倔得徹底。再具體到每一個人,又沒有各自鮮明的性格。尤其朱先生那個書呆子,完全是個莫名其妙的角色。在整個故事中,朱先生這個人的性格也不統(tǒng)一,一會兒神乎其神、先知先覺,一會兒呆呆傻傻、莫名其妙。當然其他的情節(jié)也非常經(jīng)不住推敲。為什么非要把小娥描寫成婊子呢?鹿黑娃為什么不早早回來看她呢?當然可以有很多解釋。但就我想到的每一個解釋,都不能令人信服。以至于看到最后,越來越覺得《白鹿原》不像小說,倒像一部無聊的野史。
前一段時間聽說《白鹿原》角逐柏林電影節(jié)。當時心中有所期盼,希望能夠獲獎。主要是看了太多的媒體炒作,以為這部小說,會有多好!如果當時已經(jīng)看了這不小說,必定勸勸王全安導演不必前往柏林費心了。這樣一部小說改編出來的電影,怎么可能獲獎?除非編劇有非比尋常的演繹才能。
總而言之,這部小說絕對不是一部中華民族的秘史,而僅僅是作者陳忠實個人的心理秘史。而真正稱得上中華民族秘史的小說,就我個人的認知,大概只有《金瓶梅》和《紅樓夢》,其中尤以《金瓶梅》更好?!督鹌棵贰冯m沒有《悲慘世界》那樣情節(jié)性的震撼,但讀過整部小說,會有那樣直達心靈的感覺,使你真正理解我們中國人、中國人的精神、中國社會到底是個什么樣子?難怪毛澤東說:金瓶梅寫了明朝的真正的歷史。其實就是中國人的心理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