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車都 > 初三作文 >

讀戴望舒經(jīng)典作品有感

寒假期間借了一本戴望舒的書,讀過一遍,雖然知道詩作的好,卻羞于自己才疏學淺,談不出深層次的品析之言,只好先搜集了一些關(guān)于戴望舒的資料,了解一番,然后做了一次“裁縫”,拼拼湊湊。

被譽為“雨巷詩人”的戴望舒,原名戴丞,字朝宋。1905年11月5日生于浙江杭州,祖籍江蘇南京。8歲入杭州鹺務小學讀書,14歲考進宗文中學;1923年中學畢業(yè),進入上海大學學習;1925年秋秀轉(zhuǎn)入震旦大學法文班學習。著有《我底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災難的日子》。1938年5月曾主編《星島日報·星座》副刊、《頂點》詩刊、《華僑日報·文藝周刊》,1950年2月28日病逝于北京。

他以短暫而傳奇的人生,塑造了一代中國抒情詩人的內(nèi)在品質(zhì),以至在他離世50多年后,詩歌依然名重詩壇。

在中國文學史上,詩人戴望舒無疑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他創(chuàng)作的詩數(shù)量不多(不過百余首),卻在詩壇中占有重要位置;他沒有系統(tǒng)的詩論,但他的《論詩零札》和他友人杜衡整理的《望舒詩論》卻倍受重視;他在詩壇以現(xiàn)代派象征派的面孔出現(xiàn),可在他生命的終端卻寫出了《我用殘損的手掌》這樣浸透了血淚的現(xiàn)實篇章。

戴望舒作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一個復雜存在,在中國新詩史上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他以自己的創(chuàng)作實績提升了象征詩派的整體水平,而且也一定程度上拉近了象征詩派與主流文學的距離,壓縮了象征詩派與主流文學之間的邊緣空間,改變了象征詩派在詩界的形象,他的情懷表現(xiàn)了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走到盡頭所處的那個無比混亂的階段,知識分子所獨有的情懷。正如許拜維艾爾在《不相識的朋友們》中說:

我將來的弟兄們,你們有一天會說:

“一位詩人取了我們?nèi)粘5难哉Z,

有一種無限地更悲哀而稍不殘忍一點的新的悲哀,去驅(qū)逐他的悲哀。”

戴望舒是知名的詩人,也是一位成果斐然的翻譯家。對于他的譯詩,陳玉剛主編的《中國翻譯文學史稿》和陳丙瑩撰寫的《戴望舒評傳》曾辟有專節(jié)進行論述。陳丙瑩對戴的譯詩給予了極高評價,說戴望舒的譯詩“以中國現(xiàn)代文學語言曲盡西方詩歌(特別是精微的象征派詩)深蘊的內(nèi)容與繁富的音節(jié),更是成了詩歌翻譯學者們學習的范本。”

戴望舒從三十年代開始翻譯法國詩歌,僅收錄在《戴望舒譯詩集》中的就有包括雨果、魏爾倫、果爾蒙、保爾·福爾、耶麥、比也爾·核佛爾第、蘇佩維艾爾、瓦雷里、阿波里奈爾、愛呂亞、勃德萊爾等詩人的詩作75首。關(guān)于譯詩,戴望舒和艾略特一樣,曾持“詩不能譯”的觀點,但后來的實踐改變了他的看法。他在1944年的《詩論零札》中說:“‘詩不能翻譯’是一個通常的錯誤,只有壞詩一經(jīng)翻譯才失去一切。因為實際它并沒有‘詩’包涵在內(nèi),而只是字眼和聲音的炫弄,只是渣滓。真正的詩在任何語言的翻譯里都永遠保持它的價值。而這價值,不但是地域,就是時間也不能損壞的。翻譯可以說是詩的試金石,詩的濾羅。不用說,我是指并不歪曲原作的翻譯。”戴的譯詩特別強調(diào)“忠實”。傳神地體現(xiàn)出原詩的詩味、詩性與詩境。請看他翻譯的魏爾倫的那首著名小詩《瓦上長天》。

魏爾倫的法文原詩為:

Lecielest,par-dessusletoit,

Sibleu,sicalme!

Unarbre,par-dessusletoit

Bercesapalme.

Laclochedanslecielqu’onvoit

Doucementtinte.

Unoiseausurl’arbrequ’onvoit

Chantesaplainte.

MonDieu,monDieu,lavieestla,

Simpleettranquille.

Cettepaisiblerumeur-la,

Vientdelaville.

Qu’as-tufait,otoiquevoila

pleurantsanscesse,

Dis,qu’as-tufait,toiquevoila,

Detajeunesse?

再看戴望舒的譯詩:

瓦上長天

瓦上長天

柔復青!

瓦上高樹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