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車都 > 初一作文 >

新材料作文審題技巧

新材料作文審題技巧

  一、寓言性材料,“抓手”即是揭示寓意的語句  針對寓言性材料,除了要抓住主體形象的特征分析其寓意外,還要找準隱藏寓意的句子。如下面的作文材料:  烏鴉因羨慕老鷹能從山上俯沖下來抓走小羊的本領,于是模仿老鷹的俯沖姿勢拼命練習。一天,烏鴉覺得自己練得很棒了,便哇哇叫著從樹上猛沖下來,想抓住山羊往上飛,可是它身子太輕,爪子又被羊毛纏住,無論怎樣拍打也飛不起來,結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當牧羊人的孩子問這是什么鳥時,牧羊人說:“這是一只忘記了自己叫什么的鳥?!焙⒆用鵀貘f的羽毛說:“它也很可愛呀!”  在這則寓言材料中,隱藏寓意的句子是牧羊人的話:“這是一只忘記了自己叫什么的鳥?!弊プ×诉@一句,就抓住了寓意。它旨在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不可盲目模仿別人,邯鄲學步、東施效顰,難免會遭到失敗?! ?STRONG>二、評述性材料,“抓手”即是議論抒情的語句  評述性材料中,議論抒情性的語句常常在敘述性文字之前,構成總分式;或在敘述性文字之后,構成分總式,抓住了它就抓住了這類材料的審題關鍵。如下面的材料:  法國化學博士別涅迪克在一次實驗中碰落了一個燒瓶,結果發(fā)現燒瓶并沒有碎,他發(fā)現這只燒瓶里放著一種叫硝酸纖維素的溶液,這種溶液會在玻璃表面形成一種薄膜,使玻璃不會破碎。由此,他發(fā)明了不會碎的玻璃,應用非常廣泛,如汽車擋風玻璃等??梢姡瑒?chuàng)新不是很神秘的東西,它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困難,那么崎嶇,那么遙遠,關鍵是你要用心發(fā)現?! ∵@是一則典型的評述性材料,其議論性句子是材料的最后一句:“創(chuàng)新不是很神秘的東西,它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困難,那么崎嶇,那么遙遠,關鍵是你要用心發(fā)現。”抓住這一句即可提煉出觀點:創(chuàng)新在于發(fā)現?! ?STRONG>三、事件性材料,“抓手”即是揭示因果的語句  有些敘述事件的材料往往沒有議論抒情性的語句,審題時我們應該重點抓住揭示事件結果和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或前提的語句進行分析。如下面的材料:  一位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實驗:將一條饑餓的鱷魚和一些小魚放在水箱的兩端,中間用透明的玻璃板隔開。剛開始,鱷魚毫不猶豫地向小魚發(fā)動進攻,它失敗了,但毫不氣餒;接著,它又向小魚發(fā)動了第二次更為猛烈的進攻,它又失敗了,并且受了重傷……多次進攻無望后,它不再進攻了。這個時候,心理學家將擋板拿開,鱷魚仍然一動不動,它只是無望地看著那些小魚在它的眼皮底下悠閑地游來游去,放棄了所有的努力,最終活活餓死?! ∵@則材料中,揭示結果的語句是:鱷魚“放棄了所有的努力,最終活活餓死”;揭示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的語句是:第一次進攻“它失敗了”,第二次進攻“它又失敗了,并且受了重傷”,“多次進攻無望后,它不再進攻了”。通過分析這“因”“果”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我們不難把握材料的主旨:在多次挫折與失敗面前,我們不能半途而廢,停止努力,而應該冷靜分析,尋找新的出口。  四、文學性材料,“抓手”即是體現哲理的語句  能夠成為作文材料的文學性材料,一般都是十分簡短而又蘊涵著豐富的社會與人生哲理的詩歌或散文片段。這些材料或者通過意象(形象)的寓意和象征意義及意象(形象)之間的關系來體現哲理,或者在材料中直接揭示哲理,因此審題時必須抓住這些關鍵語句。如下面的材料: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卞之琳《斷章》)  這是一首精粹的現代小詩,其中“你”“別人”這兩個形象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很好地體現了主、客體互為相對、共生、雙贏的哲學觀念。  再如:  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  這也是一首十分精巧的哲理詩,“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兩句直接揭示了詩歌的哲理?! 〔牧献魑牡牧⒁馔卸鄠€角度,但是真正切合材料主旨的角度也許只有“獨特的這一個”。所以,材料作文的審題,我們應在吃透材料、找準“抓手”、切“正”切“準”題意上下工夫。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