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車都 > 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 一國三公

春秋時期,晉國國君晉獻公給大夫士下命令,讓他在蒲地、屈地為公子重耳和夷吾修筑城池。夷吾嫌修得不夠堅實,就向父親告發(fā)了士。晉獻公把士找來,當(dāng)面問道:

“你為啥那么粗心,不把城池修得牢固一些呢?”

士回答說:“我聽人講,沒有原因而犯愁的人,憂愁必定會來;沒有戰(zhàn)事而筑城,城一定會被賊寇利用?,F(xiàn)在我接受命令為二位公子修城,如果修得不堅固,恐怕要擔(dān)負(fù)對君主不恭敬的罪名;如果修得堅固,只怕會為敵寇提供陣地,又要承擔(dān)對君主不忠的罪名。

“我一旦失去了對君主的忠誠和恭敬,還怎么為君主做事呢?《詩經(jīng)》上說,用賢德來安定國家,則子孫后代才能像城那樣堅固。我看三年之后,說不定在那里要發(fā)生戰(zhàn)爭呢!”

士回到家里,寫了一首詩哀嘆這件事,詩中說:

穿狐皮衣服的貴人啊,

多得像茸毛一般;

一個國家竟有三個君主,讓我聽誰的才好?

后來,晉獻公對重耳厭煩起來,果然派宦官寺人披帶兵去蒲地討伐重耳。重耳見勢不妙,飛快地越墻而逃,投奔狄國去了。

一國三公

古代諸侯國君的通稱。一個國家有三個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權(quán)不統(tǒng)一,使人不知道聽誰的話好。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