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98年,71歲的明太祖朱元璋病死,在位30年。由于太子朱標早逝,皇位傳給了朱標之子——22歲的皇太孫朱允炆,是為明惠帝,年號建文,又稱建文帝。建文帝與他父親朱標,都是忠厚長者,甚得人心,但他又是文弱之人,二十多位分散各地擁兵自重的皇叔,根本不把他看在眼里。其中是燕王朱棣,不久即發(fā)動“靖難之役”,從北京南下奪取政權。戰(zhàn)爭打了三年之久,到了1402年六月,朱棣終于攻下南京。
朱棣是朱標同母弟,馬皇后所生。他身材魁梧,天資聰穎,武藝高強,屢立戰(zhàn)功,受封燕王,鎮(zhèn)守北京。當父親朱元璋死時,他回南京奔喪,建文帝聽取大臣齊泰的建議,出于京城安全,不許各地藩王入城,朱棣懷恨在心,準備謀反奪權。建文帝登基后,聽取大臣黃子澄的建議,打算削藩,朱棣一面裝瘋,一面積蓄力量,終于以誅殺奸臣齊泰、黃子澄為號召,發(fā)動“靖難之役”。靖難之役打得很艱苦,歷時三年,經(jīng)過白溝河之戰(zhàn)、濟南之戰(zhàn)、滹沱河之戰(zhàn)等,朱棣才“靖難”成功,于1402年登基,是為明成祖,年號永樂,又稱永樂帝。永樂19年即1421年,明成祖遷都北京。
由于朱棣以“靖難”為名,最終奪取皇位,當然很多舊臣不服,朱棣唯有以“殺”震懾,凡是不服的,統(tǒng)統(tǒng)殺之。于是,成百上千的無辜者被推上刑場。也真有不怕死的人。朱棣要大臣方孝儒起草即位詔書,方孝儒堅決不肯,擲筆于地,邊哭邊罵:“死即死耳,詔不可草!”朱棣說,你不怕死,難道不怕誅九族?方說:“十族又奈我何!”朱棣大怒,命人用刀割開他的口,一直割到兩耳,然后,碎尸于聚寶門外,其十族873人被誅殺。還有兵部尚書鐵鉉,死守濟南被浮,寧死不肯面對朱棣。朱棣命人割去他的耳朵鼻子,又命人把他的肉燒熟,仍不屈;最后,朱棣將其凌遲碎剮,將其尸投入油鍋,炸成焦炭。不服統(tǒng)治甚至采取謀殺手段的,下場一樣,御史大夫景清謀刺成祖未遂,被殺,滅九族,株連鄉(xiāng)人無數(shù),稱為“瓜蔓抄”。為鞏固地位,加強統(tǒng)治,朱棣除錦衣衛(wèi),另立東廠,用太監(jiān)提督,東廠同樣是從事特務活動,地位則在錦衣衛(wèi)之上。
由于明成祖在位的20余年中,在治理國家方面作出積極貢獻,國力大增,如《永樂大典》,就是在永樂年間命解縉等人編纂而成;此外,三保太監(jiān)鄭和從永樂三年即1405年起,多次率領龐大的艦隊下西洋,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由于有這些政績,明成祖殘酷的一面便得以原諒,而寧死不屈的方孝儒、鐵鉉等,似成了阻擋歷史潮流前進的愚忠之臣!
公元1424年,蒙古部落阿魯臺侵擾大同、開元,明成祖親征,不見敵而還,舊歷七月,在榆木川(今內(nèi)蒙多倫)病逝,享年64歲。八月,皇太子朱高熾即位,是為明仁宗,年號洪熙。明仁宗即位時已46歲,次年舊歷五月即病死,屬有福無法享。27歲的皇太子朱瞻基即位,是為明宣宗,年號宣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