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姐
1111在明光市包集鄉(xiāng)汪郢村東北,距鄉(xiāng)政府約四公里有座團中央狀墓,面積200平方米,高約5米,封土基本完好,冢堆上松樹、槐樹茂盛。"文革"期間,該村擅自挖掘一次,僅出土墓碑二塊,因墓體結(jié)構(gòu)堅硬,據(jù)說是石灰、黃泥澆糯米汁攪拌成的混合土。鐵鍬挖不動,鐵鎬一鑿一個眼,后放棄發(fā)掘,故該墳至今保存完好。當?shù)匕傩辗Q之為"汪小姐墓",《明史、公主傳》載為"太原長公主之墓"。
1111明朝時明光屬盱眙縣轄區(qū)?!俄祉艨h志》載:"汪小姐墳即汪駙馬墓也,在縣西八十里,太平鄉(xiāng)內(nèi)牧羊山西南。公主為明太祖之姊,早卒。適駙馬都尉汪清,死于鄱陽湖之戰(zhàn),柩歸,合葬于此。"
1111相傳,當年朱元率領(lǐng)起義大軍,打婺州一路轉(zhuǎn)戰(zhàn),回到慶天。又經(jīng)過常遇春、胡大海等各路將領(lǐng)的征討,江左、浙右諸郡都已奪了下來,軍勢越來越大。朱元璋想他起兵以來,南征北戰(zhàn)、東征西討,勝多敗少,兵力日盛,推翻元朝指日可待,心中十分喜悅,可一想到陳友諒頻頻和他作對,便又悶悶不樂。近日,陳友諒又攻占了太平(安徽省當涂縣)殺死了他的猛將花榮,進軍采石(安徽省馬鞍山),一步步逼到了他的眼前。朱元璋暗下決心,消滅最后一只攔路虎,成就王業(yè)。
1111元朝末年有個彌勒教,幾年中發(fā)展迅速,后稱帝定國號為天定,陳友諒就是天定國丞相倪文俊手下的一名大將,后經(jīng)倪文俊不斷提拔當了領(lǐng)兵之帥??申愑颜徱靶暮艽?,在掌了天定國兵權(quán)后仍不過癮,后殺了倪文俊和天定國皇帝徐壽輝,自己做起了皇帝來,定國號為漢,年號為大義。陳友諒登上了皇帝寶座,自恃有江西、湖廣之地,兵多將廣,要拿下中原,統(tǒng)一中國,惟有朱元璋擋道。
1111朱元璋和陳友諒都認為對方是惟一擋路人,經(jīng)過長時間的招兵買馬和積極準備,都摩拳擦掌要消滅對方。正在這時,(公元1363年)紅巾軍首領(lǐng)韓林兒在安豐有難,朱元璋帶兵北援,陳友諒趁機大舉進犯朱元璋領(lǐng)土,包圍了洪都(江西南昌),朱元璋速回兵援救,雙方在鄱陽湖展開了大戰(zhàn)。
1111話說兩軍對壘,互不相讓,大戰(zhàn)幾天幾夜雙方將士死傷人數(shù)不相上下。一天上午,陳友諒軍中有員驍將叫張定邊,勇武非常,又很機智,他遠遠看到朱元璋軍中有一只白檣艦船,檣高帆大,旌旗叢簇,其勢與眾不同。他想:這船必是朱元璋的指揮艦,俗話說:"打蛇打頭擒賊擒王"。張定邊立即指揮他的聯(lián)船大艦,撥轉(zhuǎn)船頭,朝那只白檣大船沖去。
1111張定邊判斷的十分正確。那只白檣大船就是朱元璋的指揮船。朱元璋坐在船樓上,一看敵方聯(lián)船大艦向他的大船沖來,忙令左右出船迎擊,又命令迅速開船,躲避直沖過來的敵艦。豈料他的指揮船因靠近一個沙灘,水淺灘高,停泊時間一長,船擱淺了。身邊的船只已被派出迎敵,一時勢單,朱元璋大叫"不好",急得搓手頓足,出了一身冷汗。他在船樓看得清清楚楚,派出去的幾只小船根本招不到張定邊那只大艦的邊兒,就一只只被撞翻在湖里。眼看張定邊大艦越來越近,而朱元璋坐的船卻如一輛掉輪的牛車,趴在灘頭卻也不動,情況十分危急。為防敵兵發(fā)箭,駙馬爺汪清帶領(lǐng)十幾名貼身衛(wèi)士緊護朱元璋。朱元璋唉聲嘆氣不知所措,只聽"哐啷"一聲巨響,兩條大船碰了一下,兩船并戶。只見張定邊手揮丈二帶柄大刀向朱元璋船上亂砍,接連有幾名衛(wèi)士被砍倒。汪清指揮衛(wèi)士保護朱元璋后退,然后挺槍迎戰(zhàn),擋住大刀去路。汪清雖說武藝高強,但比起那張定邊那柄大刀,顯得遜色多了。沒戰(zhàn)幾個回合,只聽"嘎嚓"一聲,汪清一顆人頭滾落湖里,無頭尸身倒在船上,朱元璋大叫一聲:"汪清。"那張定邊越戰(zhàn)越勇,邀功心切,一心朱元璋性命,一刀剁下駙馬爺汪清的頭顱已無擋路了,正要跨過船來。在千鈞一發(fā)之際,只聽平地一聲雷"張賊拿命來"。同時聽得"嗖"地一聲,一支飛箭橫空而來直向張定邊飛去。突然一聲喊,張定邊愣了一,就在這時一支飛箭沖他的右肩而來,只聽"卟"地一聲,緊接著"哎呀"一聲,張定邊晃了一下,倒在船上。
1111張定邊急忙包扎好傷口,立即命令大艦不要后退,繼續(xù)沖向朱元璋大船,大喊著要殺了朱和尚。此時非彼時了,張定邊已錯過良機,朱元璋的大船已入深水處。此時俞通海的戰(zhàn)船迎了上去,說時遲,那時快,只聽"哐當"一聲響兩船撞在一起,此時謬永忠的戰(zhàn)船也趕了過來,百名弓箭手張弓搭箭"嗖嗖嗖"一陣箭雨,張定邊船上死傷幾十人,只得調(diào)頭跑了。
1111這邊朱元璋剛一安定,迅速奔下船樓,抱住無頭的汪清尸體痛哭。
1111鄱陽湖大戰(zhàn)結(jié)束后,朱元璋派人用木頭刻了一個和汪清相貌相似的人頭安在尸體身上,放入棺內(nèi),派200余人將汪清的靈柩運往包集的汪郢村,與太原公主合葬一處。
1111"文革"中發(fā)掘出的兩塊墓碑至今尚存。一塊長2米、寬0.83米,由于長期磨損,近三分之二的字難辨,其大意是駙馬爺汪清的生平事跡。另一塊碑長0.60米、寬0.54米,碑文為篆書"故汪母王氏德入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