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車都 > 哲理故事 >

哲理故事:領先世界的芬蘭教育

2003年,經濟合作發(fā)展組織(OECD)在全球開展了一項名為國際學生測試計劃的調查,全球有25萬名學生參加。調查結果顯示:在科學和閱讀能力排名中,芬蘭學生名列前茅,領先其它40個國家及地區(qū),而且遠高于平均數。

但在上世紀70年代前,芬蘭還稱不上是教育的典范。當時有輿論認為,芬蘭要在瞬息萬變的世界經濟體系中立足,就必須徹底檢討本身的教育制度。

芬蘭教育從此轉變,芬蘭人把他們的教育成就歸功于以下幾點:

教師訓練有素,居世界前列:薪水盡管不高,每月只有2000至4000歐元,但是教師的社會地位崇高。

教師享有極大的自主權,可自行決定使用什么教學法,也可自行制定課程,自選教科書,或者完全不用教科書。受聘后,不會受到定期視察、考評及審核。

例行考試取消。芬蘭的教育家認為:考試太多,學生只會窮于應付,其實學習往往不能用考試成績來衡量。不過,學生到了18歲還是要參加大學的入學考試,約有三分之二的學生可以升學。

學習氣氛輕松。在芬蘭所有中學,學生除非有課要上,否則根本不必上學,而一下課,學生就可以回家。上下課都不響鈴。芬蘭的學生有責任感,有尊嚴,因為他們是自愿上學,而不是被逼來的。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