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車都 > 考場素材 >

考場議論文素材:守信

(1)引言

我們中華民族,歷來重守信,把守信作為做人的根本。輕諾寡信,為人們所不齒。

"言必信,行必果",言而有信,受人尊重,我們應(yīng)該加強這方面的鍛煉和修養(yǎng),做重諾言守信用的人。

(2)事實論據(jù)

晉文公以信服眾

春秋時期,五霸之一的晉國,攻打小國原,晉文公重耳,命令出征部隊只帶三天的軍糧,三天攻打不下,部隊就撤退。原國憑城固守,頑強抵抗,三天已到,未能攻下原國,晉文公文令撤退,軍隊統(tǒng)帥請求說:根據(jù)情報,原國已不能久守了,等原國投降后再撤。晉文公說:"信用,乃立國之本,百姓的依靠,為了得到原而失信于百姓,那是得不償失。"晉軍按晉文公命令撤退30里。原國聞訊后自愿投降了晉國。

李苦禪守信焚畫

我國當(dāng)代著名國畫大師李苦禪,為人重諾守信。他曾允諾一位老友索畫的要求。后因生病和另一些事情牽扯,耽誤了及時作畫,后來他的那位老友突然病故,他聞訊后,后悔不已。立即揮毫作"百蓮圖"鄭重地題款鈐印。隨后攜畫至后院,肅立焚燒,祭典亡靈。事后,他不無自麗地對兒子說:今后若再有老友索畫,要及時提醒我,做人可不能失信??!

守信楷模周恩來

敬愛的周罪狀來總理是一位"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有一年他視察農(nóng)村,在座談會上認(rèn)識了一位老農(nóng)民張二廷。會后還專門訪問了張二廷的家,臨走時他緊握著總理的手請求總理抽空再來,周總理微笑著說:"有機會一定來,如果我不來,也一定派人來看望你。"在后來的幾年中,周總理不管多忙,每年都派專人去看望張二廷。

(3)理論論據(jù)

同心可斷金,首要重然諾。

董必武

矢信矢忠,始終不渝。

孫中山

至誠則金石開。

康有為《亂后罪言》

中心信,立身之本。

明?薛宣《讀書錄》

不負責(zé)任的,不能照辦的教訓(xùn)多,則相信的人少。

魯迅《難行和不信》

小信誠則大信立。

《韓非子?外儲說上》

失信不立。

《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論語?為政》

誠信者,天下之結(jié)也。

《管子?樞言》

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老子》

至誠則金石為開。

漢?劉歆《西京雜記》

萬善之首必曰信。

譚嗣同《遺墨三篇》

巧詐不如拙成。

《三國志?魏書?程昱傳》

言而信,未若不言而信;行而謹(jǐn),未若不行而謹(jǐn)。

隋?王通《中說?周公》

信為民寶。

章太炎《革命之道德》

輕諾者信必寡,面譽者背必非。

宋?林逋《省心錄》

能信不為人下。

《左傳昭公元年》

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諾。

《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推誠而不欺守信而不疑。

宋?林逋《省心錄》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