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陶行知,中國人民教育家,民主革命家。原名文硙,后改名知行,又改名行知。1914年畢業(yè)于金陵大學,后赴美留學。1917年回國,歷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教授、教務主任等,反對“沿襲陳法,異型他國”。推行平民教育。
“五·四”運動后,從事平民教育運動,創(chuàng)辦曉莊師范。1930年4月,國民黨反動政府以“勾結叛逆,陰謀不軌”為借口,武力封閉曉莊學校。陶行知受到通緝,被迫臨時避難日本。1931年春,陶氏返回上海,任《申報》總管理處顧問,對當時《申報》的革新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1932年起,先后創(chuàng)辦了“山海工學團”,“晨更公學團”,“勞工幼兒團”,首創(chuàng)“小先生制”,成立“中國普及教育助成會”,開展“即知即傳”的普及教育運動。1934年主編《生活教育》半月刊。7月,正式宣布將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為“行知”
“九。一八”事變后,陶行知積極從事抗日救亡運動。1936年,當選為全國各界救國聯(lián)合會執(zhí)行委員和常務委員。7月,與沈鈞儒、鄒韜奮、章乃器聯(lián)合發(fā)表《團結御侮宣言》,毛澤東主席復信表示支持。接著,受全國救國聯(lián)合會的委托,擔任國民外交使節(jié),出訪歐、美、亞、非二十八個國家和地區(qū),出席“世界和平大會”,“世界新教育會議”第七次年會。
1938年8月,陶氏回國路過香港,倡導舉辦了“中華業(yè)余學校”,推動香港同胞共赴國難。
1939年7月,在四川重慶附近的古圣寺為兒童創(chuàng)辦育才學校,培養(yǎng)有特殊才能的兒童。1945年,陶行知當選為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慶創(chuàng)辦社會大學,推行民主教育。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陶行知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獨裁,爭民主,反內戰(zhàn),爭和平的斗爭。民主戰(zhàn)士李公樸、聞一多遭國民黨特務暗殺,陶行知被列為黑名單上的第三名。他一面作好了“我等著第三槍”的犧牲準備,一面繼續(xù)堅持斗爭,視死如歸,始終站在民主運動的最前列。終因“勞累過度,健康過虧,刺激過深”于1946年7月25日患腦溢血逝世,享年五十五歲。
教育思想
1.陶行知與育才學校
●“手腦相長歌”
所謂手腦相長,即手腦并用、手腦皆強。
陶行知為什么要寫這首歌呢?
舊中國漫長的歷史是: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并由此形成統(tǒng)治階級和被統(tǒng)治階級。
從教育方面說就要培養(yǎng)手腦并用、手腦雙敲的人。要勞力者勞心,勞心者勞力,這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的最根本的問題。
●育才學校
“人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
陶行知這句話正是他為人類、為教育事業(yè)奉獻一生的宣言。
1939年,陶行知在重慶創(chuàng)辦“育才學校”
育才學校是陶行知創(chuàng)辦的成績最大的學校,學生主要是保育院的難童,對學生不收學費和生活費,因而經費非常困難。有人問陶行知“你何必背著石頭過河呢?”,陶先生說“我背的不是石頭,是愛人”。這是對學生的愛,對學校的愛,對教育事業(yè)的愛,對勞動人民的愛,對中華民族的愛。
陶先生有四個字“愛滿天下”。不僅愛人類,而且愛生物,反對把生物弄死來做標本,把生物學變成死物學,這是人世間最偉大的愛。推廣這樣的愛,可以教導人們不再互相殘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