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評傳
岳飛(1103-1141),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人。南宋初抗金名將。其祖世代務(wù)農(nóng)。家貧,力學(xué),自幼喜讀《左傳》和孫武、吳起的兵書。后從軍,屢破金軍,以恢復(fù)中原為已任。歷官荊湖東路安撫都總,河南、北諸路招討使,樞密副使等職。紹興十一年(1141),大敗金兀術(shù),進軍至朱仙鎮(zhèn)(在今開封南四十五里),大河南北聞風響應(yīng)。正要乘勝前進,收復(fù)北方失地之時,宋高宗趙構(gòu)采用秦檜奸計,一日之內(nèi)發(fā)十二道金牌迫其退兵。至臨安,以“莫須有”罪名為害。孝宗淳熙六年(1179)賜謚武穆。寧宗嘉定四年(1211),追封鄂王。
岳飛生活在民族矛盾極其尖銳時代,所作詩文,充滿抗金復(fù)國的堅強決心和激烈昂揚之感情,歷來為人所珍視。這些作品,大都散見其孫岳珂所撰《金陀粹編》中。其詞僅存三首,卻廣為傳誦。其傳詳見《宋史》卷三百六十五,有《岳忠武王集》。
傳世名篇
五岳祠盟記
【題解】
見《金陀粹編》卷十九。本文是作者行軍途中,題在五岳祠(神祠名)壁間的誓詞(即盟記)。文辭慷慨,表露出作者高度的愛國思想和消滅敵人,恢復(fù)中原的意志。
【原文】
自中原板蕩,夷狄交侵,余發(fā)憤河朔,起自相臺,總發(fā)從軍,歷二百余戰(zhàn)。雖未能遠入荒夷,洗蕩剿穴,亦且快國仇之萬一。今又提一旅孤軍,振起宜興。建康之城,一鼓敗虜,恨未能使匹馬不回耳!
故且養(yǎng)兵休卒,蓄銳待敵。嗣當激勵士卒,功期再戰(zhàn),北逾沙漠,蹀血虜廷,盡屠夷種。迎二圣歸京闕,取故地上版圖,朝廷無虞,主上奠枕:余之愿也。
河朔岳飛題。
滿江紅
【題解】
見《全宋詞》?;蝾}為“寫懷”。岳飛為宋朝抗金名將,一生轉(zhuǎn)戰(zhàn)沙場,屢建功勛,使金人聞風喪膽。宋高宗紹興十一年(1141)歲暮被主和派權(quán)臣秦檜誣陷殺害,年僅三十九歲。此詞為岳飛在戎馬征戰(zhàn)中所作,表現(xiàn)其一身忠義滿腔熱血之愛國激情。此詞表現(xiàn)了作者對敵人的無比痛恨,報仇雪恥的迫切心情以及收復(fù)中原失地的堅定意志,忠憤之氣,動人心魄,滿懷憤慨的愛國英雄形象躍然紙上,千載后讀之,猶凜凜有生氣。
【原文】
怒發(fā)沖冠,憑欄處、蕭蕭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小重山
【題解】
見《全宋詞》。紹興八年(1138)宋高宗向金屈辱求和,達成協(xié)議,岳飛及其他主戰(zhàn)派大臣多人,紛紛上書反對和議,此詞作于是年之秋。上片寫夢回故國,醒來已是三更,繞階徘徊,無比惆悵。下片慨嘆歲月如流,白首無成,抗金主張,不被采納,家鄉(xiāng)長久淪陷,歸期無望,表現(xiàn)對國家前途的隱憂以及壯志難酬的郁悶。
【原文】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