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車都 > 讀后感 >

寫讀后感作文1700字 學記讀后感

對于《學記》,以前只是了解它是古代一部闡述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的一篇文章,但是并沒有讀過它的原文,更沒有深入地去了解它、體會它內在的含義。最近學習國學,認真的把《學記》讀了一遍,感悟其精辟、敦厚、濃濃的書香在心間四溢。

學習了《學記》之后,我才發(fā)此刻這篇文章里,蘊含了很多值得我們思考的道理,尤其是對于我們這些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老師來說,更有重要的作用。

《學記》里闡述了作為一名教師所應當具備的品質,自古至今,關于為師之道的闡述有很多,我想為師之人做好以下三點很重要:

一、厚積薄發(fā)

教學之路像一條長河,要想持續(xù)河流的清澈和活力,就務必有眾多的支流來滋潤它、充實它。如果我們懶惰起來,教育的河流就將變得渾濁乃至枯竭。所以想做一個合格的老師,就應先是一個積累豐厚的人。在閱讀中積累,在反思中積累,在實踐中積累……讀書能夠讓我們體驗不同的人生,延長自己的生命;讀書能夠為我們添一些厚重的質感,讀書能夠為我們添一些文化的雅致;為我們的工作增添一些巧妙與機智;除了讀書,我還要學會反思。反思,實際上就是與心靈對話,學會反思,能夠讓我們的頭腦更清醒、思想更進步。作為一名教師,我覺得就應多去讀書,多學習。平時有各種理由為自己的不積累開脫,是的,時間是自己去找,而并非等時間來找你,只有厚積方可薄發(fā)。

二、方法引航

《學記》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關于教學方法、為師之道的闡述。“不學操縵,不能按弦;不學博依,不能安詩”在此告訴我們課外積累的重要性;“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在此說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為師者若提前掌握這些規(guī)律,再去教學生,相信教育效果會更好!有句俗話說“濃縮的都是精華”,而《學記》里有關教育的闡述無疑是精華中的極品。好的東西相伴一生,今后在自己的教學上也要多運用里面的方法。新學期伊始,《學記》為新的學期找到了引航坐標。

三、師之道也

上學時,對于為師者的理解就是:“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當自己真正站在三尺講臺上,才明白僅有這些還遠遠不夠,尤其是在素質教育遍地開花的這天。評價一個好教師的標準有很多,我想為師之日,就是重任在肩之日?!秾W記》里講:“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后能夠為人師也”,作為一名教師,在明白自己職責的基礎之上,還要有好的教學方法。作為一名老師,“師”的內涵很廣泛,“師”的底蘊更重要。

在學習的過程中,還有一段話讓我感觸頗深,“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其大意是“雖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明白它的甘美。雖然有極好的道理,不學,不明白它的好處。所以學習之后才明白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后才明白自己也有不通之處。明白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嚴格要求自己;明白自己有不通之處,然后才能勉勵自己奮發(fā)上進。所以說教人和學習是相互促進的。”是啊,這世間的知識學問自己又能明白多少呢?那么多的精神食糧我為什么不去吸取?會不會有一天我答不出學生提出的問題?會不會有一天因為不學習根本跟不上這個社會快速發(fā)展的步伐?這些問題在我讀完后一遍遍問自己。確實,還能夠利用很多的時間來讀書學習,我還能夠學習更多知識,個性是作為一名教師,這一點至關重要。此刻科技發(fā)展迅速,知識更新的很快,我們務必常學習,多學習,來適應學生的要求,適應社會的要求。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運用各種方式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用心性和自覺性,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從而使學生在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充分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潛力。即做到《學記》中所說的“善喻”。新課程改革個性強調培養(yǎng)個性健全、素質全面、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潛力的學生。只要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真正貫徹啟發(fā)性原則,以啟發(fā)式教學方法思想為指導,善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去激發(fā)和調動學生,教育教學就能朝著新課程的要求不斷接近。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作為一名當代教師,我們肩負著每一個家庭的期望,時代賦予我們更重的職責,我們要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同事虛心學習,永不滿足,努力進取,努力提高自己的實踐潛力,做一名領導認可、同事認可、家長認可、學生認可的既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的好老師。

《學記》能夠說是中國人教育中國人的最好的教育方法。這天我們來認識它、學習它,了解、認識和掌握過去教育世界的成功經驗,從小處說,是為了進一步改善我們的教與學;從長遠說,是為了預測未來教育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更為完美的現實。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