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從0到1》,像是一本哲學導論,過去此刻未來的關系,為什么“我”要創(chuàng)造,人與人、與命運、與科技的關系。書中很多是沒有所謂正確答案的提問,只是告訴我有哪些可能。《藍海戰(zhàn)略》更像是一本36計的工具書,如何避免競爭,尋找外部存在卻沒被他人發(fā)現(xiàn)的需求,如何從戰(zhàn)略戰(zhàn)術上占領它。兩本書一個聚焦于自身、科技創(chuàng)新,一個更多聚焦于外部市場的擴展;一個是為什么,一個是怎樣做。資料上各有千秋,但更喜歡《從0到1》,只是這本邏輯上有點跳躍,像散文隨筆,晦澀難讀,知識總結也毫無頭緒,就從最有感觸的幾點寫開吧。
書中第一章提出一個讓我腦洞打開新觀念,對于未來的定義。未來之所以是未來,不只是還沒有到來的時刻集合,更是因為未來的世界與此刻不同。假如空間狀態(tài)定格,時間還在走,1年,100年都不是未來,因為世界沒有改變。如果平行空間真的存在,那么我在平行空間中的跳躍,時間沒變化,但空間變化了,我的思想行為變化了,那我就應算去到了過去或是未來吧。扯遠了。我們期盼進步的未來,所以才促使我們不斷科技創(chuàng)新,產生0-1的發(fā)展,而不只是在1的基礎上復制。創(chuàng)業(yè)公司往往是科技創(chuàng)新的誕生地,推動未來進步的更多在這類企業(yè)里面。
“以史為鑒能夠知興衰”,看好未來,前提是要明白過去。作者回顧了1999那場互聯(lián)網(wǎng)泡沫以及帶給人們的經驗教訓,可惜的是很多人因為過去而全盤否定了那些年人們創(chuàng)業(yè)的熱情。他認為未來創(chuàng)造就應是:1大膽嘗試勝過平庸保守。2壞計劃好過沒計劃。3競爭性市場很難賺錢。4營銷和產品同樣重要。以上四點同樣適用于我的生活:既然未來除了要死,其他都不能預測,何不有計劃性嘗試多種生活。如果想更成功就要選取做小池塘的大魚,減少競爭。
三四五章提到了競爭和壟斷的關系,如果沒有快速達成成功的競爭,只是內耗了價值,作者不支持。就應用創(chuàng)新性來實現(xiàn)壟斷才能實現(xiàn)進步。開創(chuàng)創(chuàng)新性壟斷企業(yè)方法(最后有了方法論):先在小市場取得壟斷地位,再在成功的基礎上一步一步擴大壟斷,同時不要主動破壞毀滅原有產業(yè),增加與原有產業(yè)的競爭。另外先發(fā)優(yōu)勢并不必須是好的,也能夠等別人開創(chuàng)了市場,但是由自己來最后一擊。想到蘋果公司,貌似是用ipod如此發(fā)家的吧,干掉了索尼一眾賣卡機、cd播放器的。
“成功不是中彩票”這章像是人生觀的論述,成功來源于潛力與計劃,不是運氣。我想追求自己定義的成功是每個人畢生的夢想。為此我們不斷的學習、進步,規(guī)劃著自己的明天。但結果是怎樣樣,我們很難去控制,所以把成功因素更多歸因于運氣,來抵消自己未盡全力的愧疚。但是追求成功是方向,不是人生的目的地,追求的過程相對于結果對我來說更重要。
作為讀書筆記的一部分,我務必承認,除了“創(chuàng)始人的悖論”那一篇,本書的最后幾章我并沒有細看。說一個很奇葩的原因。這本書是我在機場購買,來回出差帶著看完一半后,遺失在飛機上了,于是只能看pdf版。想用一句很時髦的話來形容看電子書的感覺就是“當人生第一次翻看過紙質書籍后,再看電子書就是將就,而我不想將就。”于是乎我跑到上海圖書館去找這本,沒有。最后的解決辦法就是我在上圖樓下的季風書店坐了一下午,看完了后半段。要問我從頭到尾執(zhí)拗不再買一本的原因,竟是我賭氣中信出版社如此浪費紙張的排版,一本書里面竟然有12頁空白。當然,摳門于不值得再買本我認為目前不會再讀第4、5遍的書就應也算原因。重新回到書中,最后提到只有像古人那樣擁有第一眼看世界的新奇,我們才能重構世界,獨立思考。為何將上述反面教材寫出,就是想說讀書不存在排版、購買、電子版與紙質版的問題,只聚焦于書籍所傳達的思想,每每看來都有新的想法,才能有所積累與思考,走出創(chuàng)造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