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下
南山下東籬旁,白衣飄飄,柔順的發(fā)絲跟著風兒起舞,彎下腰來捧起一朵菊花,人說:“人淡如菊。”無意中的驚鴻一瞥,南山的形象就映入眼簾“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而隱居田園,曾說:“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他懷著淡泊名利的寧靜心態(tài),在田園里理荒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帶月而荷鋤歸。雖孤獨寄于山中,三以中有足樂者,何必又去領會那外面世界的喧囂呢?身心便至于深山之中,至于耕作之樂也。每天傍晚時分,靜靜的欣賞這山氣升騰,似若仙境,置身于世外桃源邇心之寧靜淡泊如菊者,“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南山下守望心靈的寧靜,陶淵明安之若素,淡定從容。
東郊外
“終罷斯結廬,慕陶直可庶。”楊柳在風中輕輕舒展,山色青翠芳草鮮美,在這么一個美麗的日子里,“史舍鋦終年,出郊曠清曙。”久居官場的韋應物去郊外踏青,他倚在樹旁,放松身心,輕松的休息著。四雨蒙蒙迷漫芬芳著田野,斑鳩聲聲不知鳴于何處。“緣澗還復去。”在他的心中,其實一直都想在此隱居,向陶淵明那樣“久在樊籠里,復得反自然。”在那“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返回大自然,去守望生活的寧靜……
華山旁
曾以一句“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之宏偉氣勢邇名聲大震的崔顥,有幾人曾知他的真心?“借問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地學長生?”他是如此渴望歸隱,而追名逐利他已厭倦。李太白一樣,踏上“散發(fā)用扁舟”的云游之路,賞“禪房花木,曲徑通幽”,品“荷笠斜陽,青山歸遠”;想像竹林七賢般在春木載榮,布葉垂陰,習習俗風,吹我素琴……
我們也許曾為一次次失敗,坐想行思,輾轉反側;曾為一次得失邇愁腸百結,蹙眉千度。那讓我們再讀一讀古代名賢的詩詞歌賦,再品一品古代騷人墨客的千古絕唱,你會發(fā)現塔門字字珠璣,寧靜之意處處可見,曠達之情處處可品!品會得越多,自然領悟得越神深。若是我們執(zhí)著于寧靜之心以看苦短人生,我們便讓寧靜將生命轉化得淋漓盡致樸實清淡,心境便歸于平和之中,歸隱于那屋上看鳩鳴的詩意人生,村邊杏花白的田園人生,自然就會覺得人生便淡如菊,一身寵辱皆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