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面塑藝術(shù)淵遠流長。早在漢朝,一些宗教活動的供品中就有用面捏成的牛、羊;姜子牙用捏出的面人去打仗的神話故事,也在民間廣為流傳。如今,面人主要是作為一種工藝品,深受國內(nèi)外人士的歡迎。
面人為什么會流傳得這么久,這么廣,又這么受歡迎呢?
其一,捏面人的材料簡單。把面粉和江米面(南方人叫糯米粉)按3:1的比例和起,燙熟,用鍋蒸了以后再調(diào)上蜂蜜和防腐劑,揉搓好了即是面塑的材料。
其二,制作面人的工具平常:竹簽子,挑子(用有機玻璃或牛角磨成扁平狀,一頭尖一頭圓)、小剪刀,小梳子。
有了上述材料和工具,就可以著手捏面人了。例如捏一個娃娃,先捏頭部輪廓,在本色面中加進所需的顏色面,揉捏均勻,面團成了娃娃的膚色,把捏好的娃娃頭形插在竹簽子上,然后用挑子滾一下,使臉部光滑,又用尖的一頭定出五官的部位,嵌上黑色的面作眉毛眼睛,講究些的還可做出眼白;接著用挑子挑出鼻子,為防干縮,可塞入一些面又用同樣的方法挑出耳朵;再裝上紅色的嘴,黑色的發(fā),娃娃的頭部就完成了。做上肢時先把面搓成一條,按在娃娃身體的兩側(cè),再用剪刀剪出手指;下肢可根據(jù)需要,做成坐姿、站姿、臥姿乃至踢球,操練等不同姿勢。最后給娃娃加上紅色的肚兜,抽出筆簽,一個細膩可愛的面娃娃就做成了。
剛捏好的面人得放在不透風處,待里外都干了再拿出來。因為材料中加有蜂蜜和防腐劑,所以一二十年內(nèi)不會裂壞。
面塑就是以上述特殊工藝流傳開來的。流傳各地的面塑,又分為京、魯、瀘三大流派。北京的面塑古色古香,山東的面塑民間氣息濃,而上海的面塑色澤鮮艷,較為秀氣。
面塑這門民間藝術(shù)在國外也廣為流傳,日本、加拿大等國家的小學里開設(shè)面塑課,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觀和動手能力。在我國,需要做的不僅是普及這門藝術(shù),還要在材料上進一步改革,使其更簡便!在制作上創(chuàng)新,為更多的人所接受,讓中國的面人在世界藝術(shù)之林中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