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車都 > 初三作文 >

學會忍耐

不知何時,“忍”也成為了一種潮流。我們時常會看到一些繡著“忍”字的衣服,有些青少年甚至在自己的手上紋上了“忍”字,一些商業(yè)人士經常會用“忍”字來告誡、勉勵自己。

一個人在生活中難免遇到挫折,遭受打擊,而當你面臨此境,卻又無力改變現實時,你只有靜下心來,學會忍耐,痛定思痛,奮發(fā)圖強,將來才能東山再起,否則便會一事無成。

當年春秋爭霸,越王勾踐被吳王打敗,面對著亡國之痛,越王勾踐并沒有悲觀失望,也沒有怒發(fā)沖冠,他冷靜下來,并立志雪恥。三年,他忍辱負重地為吳王養(yǎng)馬,打掃宮室。后來回國之后,他臥薪嘗膽,發(fā)奮圖強。終于越國又強大起來了,這才有了后來的“三千越甲可吞吳”。試想,勾踐當時如果不能忍,他能東山再起,稱霸一時嗎?

項羽爭奪天下,兵敗后被劉邦逼至烏江。烏江亭長建議項羽渡江,站穩(wěn)腳根,再圖霸業(yè)。然而項羽卻不能忍受這一時的屈辱,他覺得有愧于天下,更無臉去見江東父老。于是,項羽羞憤地拔劍自刎。本來勝敗乃兵家常事,他卻不能忍受一時的失敗,最終導致兵敗身亡的下場。我們再反過來想一想,當年項羽并非大勢已去,如能忍一時之氣,總結失敗的教訓,痛定思痛,再加上“江東子弟多才俊”,將來卷土重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忍與不忍的結果是大相徑庭的,歷史告訴我們忍,方能有所成就。生活中,我也有過“忍”的經歷,而這一“忍”使我從一個懶散厭學者變成了一個勤奮好學者。

那是一次英語測試,我考了95分,但由于平日在英語方面的表現并不是很好,所以老師和同學都不相信我,認為我抄了答案。開始,我很生氣,那種感覺好像比竇娥還冤,并準備和他們理論。但我還是忍了下來,我知道多說無益,唯有用事實去證明一切。憑著這份信念,我更加發(fā)憤學習,不論同學怎么說我,我都忍著,經過一番努力之后,我的英語水平又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在期末考試成為全班唯一一個英語上90分的人,我終于洗雪了自己的冤屈。而且我還有一些意外的收獲,我養(yǎng)成了一些好的學習習慣,成績更上一層樓了,我也更加懂得了“能忍一時的委屈,才會有將來的成績”這句話,而這些都將使我受益一生。

由此可見,忍不是膽小懦弱的借口,不是怨天尤人的悲觀,不是屈辱求全的不爭,而是勇氣和睿智的表現,是一種至高的精神境界,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必備的德行之一。

因此,我們要學會忍耐。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