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太陽盡情地烘焙著大地。剛回到家,我便沖向洗手間,想沖去滿頭的大汗。我迫不急待地打開水龍頭,雙手接著水,任憑那流水穿過手指之間。然而水流越來越小,直至一滴水“啪”的一聲,落在掌心,便再也不見下一滴水珠鉆出水籠頭,我伸出還滴著水的手將水龍頭反復“開關(guān)”了幾次。終于,我明白了我正面臨著停水“危機”。
我用半濕的毛巾擦干了雙手與臉頰,回到店里,打開空調(diào)與音響,《藍色的多緇河》的樂曲伴隨著冷氣,慢慢地滲入我的心里。我坐在躺椅上,閉上了雙眼,腦中竟莫名地浮現(xiàn)出一片干涸的土地。我想起了幾天前我看過的報紙:鄱陽湖春夏連旱,河床見底。湖邊的良田因為缺水而裂開了小腿粗的裂縫。災區(qū)的人們要到數(shù)百里之外,才能挑到混著泥土的水。我又想起了江南地區(qū)自古以外就有“魚米之鄉(xiāng)”的美名,如今,連這塊氣候濕潤的土地也飽受旱災的折磨。去年冬天以來,橫山水庫的水位持續(xù)在低位,不能保證城區(qū)居民供水,以至于居民在很長一段時間不能喝到這水質(zhì)較佳的生活用水。不難想象,我國其他地區(qū)缺水的情況又會如何呢。
我不愿去想,也不敢去想。我愿意活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深厚友誼之中;我愿意活在“飛流直下三千盡,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恢宏氣勢之中;我愿意活在“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優(yōu)美情調(diào)之中。然而殘酷的現(xiàn)實,不得不要我們面對。就說說環(huán)繞在我們城市周圍的那片湖水吧。還記得小時候,每當傍晚時分,我就和父母一起去湖邊散步。水印襯著天,綠與藍融為一體。不時可以清晰地看見,湖水里有兩三條魚兒結(jié)伴游過,調(diào)皮地戲著水,撥弄起一圈圈的漣漪。那曾經(jīng)是一幅多么優(yōu)美的國畫啊。現(xiàn)在由于進入工業(yè)化時代,化工廠大量地排放著廢水,污染了河流,湖水都失去了以前那么好看的碧綠,變得黑沉沉的了。甚至在污染嚴重之處,水面上經(jīng)常漂著死魚,老遠都能聞到一股臭味。魚兒越來越少,我也很久沒去湖邊散步了。
正在我胡思亂想之際,猛然聽到大鐘敲了五下,不知不覺已到傍晚。我想:水應該來了吧?我來到水池邊,打開了水龍頭。只見泛著淡淡鐵銹色的水流了出來,然后越來越清澈。“嘩嘩嘩”歡塊的水聲頓時將喜悅傳遞給了我,當時我覺得這流水聲簡直是最美妙的樂曲了。而在平時,這只不過最普通不過的聲音。是因為今天的失而復得,才更能感到彌足珍貴的吧!我突然間仿佛有了什么感悟,迅速地關(guān)上水龍頭。
水,是生命之源。大家都能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在生活中,也隨處可見“珍愛水資源”之類的公益標語、廣告。但我們是不是真的珍愛它了呢?什么氣候變暖,什么旱災澇災,人類對環(huán)境的污染是不是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呢?如果每個人都懂得保護自然資源,何來那么多的“天災人禍”。無非是個別人為了自身的利益,就忽視了環(huán)境是整個人類的立身之本。朱熹的詩中說,“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要使河流清澈,必須要從源頭流來活水。而我更要說,水流能保持清澈暢通的根源,就是每個公民對于水資源實實在在的保護。是每一次的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杜絕污染。正如明代哲學家王守仁所倡議的“知行合一”。我們知道應該怎么做,就得付諸于行動。
讓我們從現(xiàn)在起一起開始行動吧!珍愛生命之水,共建生態(tài)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