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種聲音
有這樣一種人,他們就像受傷的蘆葦,承受著無端飛來的痛苦與絕望。然而,他不折斷,在與苦難迎面撞上后,他的心靈依然如泉源般滲出正義與愛以及良知、同情與憐憫、寬恕,還有對世界最純凈的夢想與希望,憑借對美好的堅(jiān)守,他們成為掛在夜幕閃閃發(fā)光的星星。他們超越了外在坎坷的命運(yùn)與自身的軟弱,在荊棘地里發(fā)生這樣的一種聲音,對愛與美的呼喚,正如呂斯布魯克說的那樣:“愛不是靜默無聲,而是無時無刻不停息的呼喚――時刻準(zhǔn)備去愛。”
當(dāng)屢受命運(yùn)摧殘時,衣食無著的安徒生在嚴(yán)寒的哥本哈根開始自己童話創(chuàng)作的時候,他的筆下卻流淌著金黃色的陽光與蔚藍(lán)色的大海,散發(fā)著如炭火般的溫暖,歌頌愛,傳播愛,和一切美好的東西。他沒有抨擊,沒有諷刺,沒有怨毒,雖然世間對他依舊殘酷,然而壓不住他對至善至美的呼喚與追求。正是這種呼喚,這種聲音,抑制了黑暗,創(chuàng)造了光明。
南非黑人大主教圖圖說:“也許上帝可能有后悔把我們造出來的時候,但更多時候他會看見那些在邪惡、酷刑、侮辱與痛苦的暗夜閃閃發(fā)光的人,那些敢于寬恕,具有崇高精神的人,那么上帝也一定會說值得冒險把我們造出來。”
也許,德米特里與伊思庫就是其中的星星。一九八九年羅馬尼亞解放之前,他們?yōu)榱诵叛?,在黑牢里遭受了的無盡的酷刑與侮辱,出獄的時候,瀕臨死亡,全身都失去了感覺,然而,在面對那些親手造成這一切苦痛的兇手,他們選擇了寬恕,他們對失散的靈魂發(fā)出愛的呼喚,德米特里說:“我愿愛你,如果我可以的話,我真想伸出手擁抱你。”這是屬于天堂的聲音,讓人回轉(zhuǎn),讓人仰視,讓人相信,沒有愛不能成就的事。
至于那位滿臉皺紋的特蕾莎修女,每次回想都忍不住落淚,她的美與善,對整個貧窮世界真摯不帶施舍的愛,對全世界的呼喚,喚醒那些沉睡的愛,盡管她自己,貧病交加。也只有最高貴的靈魂,才能發(fā)出最純凈的呼喚愛的聲音。
她說:“沒有孩子不被需要。”是的,也許我們的一生,都在學(xué)習(xí)如何愛人,因?yàn)闆]有人不值得你愛,也許外部的因素如黑暗圍困了你,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約伯的天平上,正義、良知,愛與希望永遠(yuǎn)有不可撼動的重量,正是在這種聲音的指引下,人們才有了反抗墮落的勇氣與對未來自由的希望。
有這樣一種聲音,屬于天堂的天籟。告訴世界,受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只要有愛的追求,可以戰(zhàn)勝一切黑暗。它帶領(lǐng)我們,走出幽谷和沼澤,去呼喚一個更為美好的新世紀(j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