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以前到現在,議論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沒有人能否定議論的能量,它可以造就一個人,同時也可以毀掉一個人。但可以肯定的是毀掉的那個人一定十分的想成為別人“順眼”的人,造就的那個人一定不在乎別人的看法,是一個只為自己人生而活的人......
現在,隨處可見別人的議論的聲,老師在講臺上講課,課堂上傳來一陣陣低語聲、中午食堂吃飯幾個人一起吃飯時的吵鬧聲、夜晚熄燈后,所傳來的竊竊私語,議論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你在乎過嗎?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人犯了錯,錯誤并不算很大,但是由于外人的議論聲,背后的指指點點,父母也一再的施加壓力,最終走上輕生的道路。也有人頂住壓力,開創(chuàng)了一番事業(yè),讓議論他的人都閉上了嘴,取而代之的是佩服和羨慕,生活就是這樣,喜劇依托著悲劇......
我想象很多人都看過《三國演義》吧,看過的人大多都比較傾向于劉備一方,認為劉備才是正確的,但是站在歷史的角度來看,三方都沒有對錯的,在歷史上。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誰來當皇帝都差不多,我在三國里,最佩服的一個人就是曹操了,他被人們稱作曹賊,但是他毫不在乎,雖生性多疑,但是身居高位,總是要失去一些東西的,他不在乎別人的議論聲,一句“寧叫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雖然表達了他自私的性格,但是也表達了他不在乎別人議論的性格。曹操還說過一句話:天下若無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就是因為他不在乎別人的議論才達到了威懾天下的效果,最后雖三國歸晉,但是曹操也可以說是死而無憾了。大家對唐朝的印象最大的莫過于千古一女帝──武則天了,死后留下無字碑,引起歷史學家的爭論不休,在她剛上任之時,濫用酷吏,在酷吏穩(wěn)定朝廷后,又隨民意,將酷吏處死,達到了大權在握的局面,也造成了唐王朝繼唐太宗以來的又一次盛世,留下無字碑,大概指的就是沒有人能議論她的意思吧,或者把自己的事留給后人書寫,總之不管哪一種,都表達了她不在乎別人議論的性格......
人生在世,如果為了別人的議論而活,那一定活得很累,我們是為自己的人生而活,何必在意別人的看法,我所要做的就是每天早上抬起頭看日出,迎接新的一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