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車都 > 高三作文 >

《冰上的夢》讀后感_高三讀后感1500字

《冰下的夢》寫的是南極冰下神秘世界的故事,主人公依然是《波》中的軍科社記者張長弓。但故事情節(jié)結構、人物塑造和語言文學都比《波》更勝一籌,其科幻構思也更為豐富寬廣。無論從文學性還是“科幻性”來說,都“更上一層樓”。王曉達的“科幻觀”認為,科幻小說是宣揚“科學技術發(fā)展變化無窮、威力無窮,以及幻想的科技發(fā)展變化對人和社會的影響作用”。《波》主要是展示了“科技發(fā)展變化無窮、威力無窮”。王曉達曾說過,寫《波》的初衷是無奈的班主任對不想讀書的學生進行“勸學”,而《冰下的夢》不僅展示了“科技發(fā)展變化無窮、威力無窮”還更多的關注了“對人和社會的影響作用”,顯然擴延了《波》的“勸學”作用而具有更大的社會、現(xiàn)實意義。有一位剛升入中學的學生,把讀了《冰下的夢》寫的“讀后感”送給王曉達看,令他大吃一驚。原以為中、小學生讀科幻,大部分都只是對“發(fā)展、變化和威力”感興趣,如“變形金剛”、“阿童木飛天”、“太空怪獸”等等,而對于“對人和社會的影響作用”似乎難以理解。不料這位初一學生竟然寫道:“我很喜歡王曉達的科幻小說,科學幻想新奇,故事邏輯性強,而且告訴了我很多知識和道理。這次暑假讀了《冰下的夢》,使我想得很多。

《冰下的夢》在故事結構上,運用的文學技巧比《波》更為成熟?!恫ā凡捎昧?ldquo;抽絲剝繭”層次遞進,一步步設置懸念展開情節(jié),雖然起伏曲折而“引人入勝”,但故事線索比較單純,作為短篇小說是完全可以的。用音樂欣賞來比擬,《波》是一首優(yōu)美的科幻詠嘆調,而《冰下的夢》更像華麗的交響詩。篇幅較長的《冰下的夢》,作者除了繼承《波》的成功經(jīng)驗“抽絲剝繭”逐步展開外,還巧妙地運用倒敘、插敘和故事套故事來設置懸念、營造氛圍,把故事情節(jié)在跳躍的時空和更為寬闊的場景中展開,使讀者開卷閱讀就欲罷不能。據(jù)說,很多讀者都是熬更守夜手不釋卷,耽誤了“好夢”而讀完《冰下的夢》的。

一開頭,主人公張長弓在鼓浪嶼療養(yǎng)院望海興嘆,自己在南極冰岸九死一生被救,而在訴說一個多月離奇的歷險經(jīng)歷時,卻無人相信,反而被視為“精神不正常”而被遣送回國療養(yǎng)……把讀者的興趣提起來了:張長弓怎么會躺在南極的冰岸?金質維納斯雕像是怎么回事?究竟是什么不能令人相信的離奇經(jīng)歷?究竟他正常不正常?把一連串的疑問推出來后,再“從頭說起”。在“引子”的懸念、疑問中,并沒有特別的“科幻”味道。但隨著張長弓支援北非聯(lián)合共和國遇險,換上鈦合金頭蓋骨……故事一步步推進,“科幻”不動聲色地開始揉入情節(jié),也為后面的“主體故事”埋下了伏筆。在南極千米冰層下現(xiàn)代化王國“RD中心”展開的故事,是《冰下的夢》的主體故事,也是全篇的社會意義主題所在。作者并沒有正面宣講任何觀點和主張,而是通過“RD中心”中的人物--信奉尼采“超人哲學”、“希特勒主義”的雷諾長官、技術精深又情迷心竅的斯坦利總工程師、美麗的“復仇女神”維納斯、術有專攻而唯唯喏喏、喪失“個性”的“Boys”,當然還有“雙重思想”的張長弓……以及他們的錯綜復雜關系和活動,來展開故事表達主題。故事中的“洗腦”、“當面告密”、“統(tǒng)治世界、號令天下”以及“Boys”的卑劣,無疑是現(xiàn)實社會的折射。作者的喜惡褒貶讓生動的人物、曲折的故事來表達,讓讀者自己去領悟??苹眯≌f關注“科技對人和社會的影響作用”,無疑是其文學性表現(xiàn)的深化,《冰下的夢》在這方面有了可喜的建樹。

《冰下的夢》的語言文字,比《波》更具文學色彩,更有感染力。且看這一段:“藍色的海洋一望無際,“風帆號”在海面耘出一道泛著白色泡沫的航跡。在有的人看來,可能單調乏味、平淡無奇,可是你仔細看看那波濤浪花,難道不比陸地上的奇花異葩更加絢麗多彩、千姿百態(tài)?你能找出象浪花那樣用流暢奔放的線條勾畫、用神奇變幻的色彩裝鈰的花朵嗎?你看那充滿著生氣活力、永不倦怠的波濤,那么氣勢磅礴、頑強勇敢、寬廣開闊!假如你有什么愁悶煩惱,那么我要說,‘到海上去吧!’,在大海寬厚的胸脯上,你仔細去看看浪花波濤,那么一切愁悶煩惱都會消失而換得心曠神怡。”詞藻并不華麗,但豐涵感情而極具感染力。也許作者自幼的“大海情結”在《冰下的夢》中得以釋解,真的船造不成,就在“科幻”中姿情締造那“冰船”特混艦隊。語言文字含情就生動,就有感染力。王曉達對大海情有獨鐘,所以《冰下的夢》寫得很美。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