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dāng)我翻開《三國演義》,首先就浮現(xiàn)楊慎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fēng)。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伴隨這篇雄偉而悲壯的詞,《三國演義》以它雄偉而悲壯的身影浮出,浮出的它令人神往,令人神思。心中沉睡的神情也隨著它的浮出猛然蘇醒,思想也像插了翅膀一樣伴隨著它穿越千年時光,去追溯那令人向往的歷史......而這一切,都源于它——心中永遠的經(jīng)典。
它以‘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張作為中國五千年歷史象征的橫幅拉開了一段詳盡而宏偉的歷史。它記載了從東漢末年黃巾之亂到公元280年司馬炎建晉約110多年的歷史。雖說它是羅貫中以陳壽的《三國志》為模板而創(chuàng)作的一部小說,可能有很多地方與正史相否,但它卻以一種生動、有趣、貼近生活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展現(xiàn)在廣大群眾面前,并為人民所喜愛、傳頌。它被作者羅貫中以兵法三十六計匯融于字里行間,既有情節(jié),也有兵法韜略。因為這樣,它又是一部兵書。它也因此被列為‘四大名著’之一,它的確無愧于這一美譽。
然而使《三國演義》更讓人覺經(jīng)典絕妙是在于它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獨樹一幟。“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敘述了一代梟雄,被稱奸絕的曹操——雄才大略,殘暴奸詐;他既是一個政治野心家陰謀家,也是一個生性多疑的疑慮家;他是一個‘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明主,卻又是一個兇殘殺戮的暴君;他討董卓,剿黃巾,誅袁術(shù),滅呂布,平袁紹,定劉表,而確定中原的霸主地位。最后他也因他多疑而煙消玉隕。‘降漢不降曹’,講述了一代名將,被譽義絕的關(guān)羽——威猛剛毅,義重如山;他既是一個軍事戰(zhàn)術(shù)家謀略家,也是一個驕橫跋扈的驕橫家;他被尊‘五虎將’之首,卻又是一個蠻橫無理的統(tǒng)領(lǐng);他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過五關(guān)斬六將,水淹七軍而威震華夏。最后他也因他驕橫跋扈失荊州,敗走麥城,壯死于江東。‘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描述了一代名相,被頌智絕的諸葛亮——雄心壯志,神機妙算;他既是一個軍事家政治家,也是一個忠心耿耿的管家;他被譽為“臥龍”,一生足智多謀;他隆中決策,火燒新野,舌戰(zhàn)群儒,草船借箭,智算華容,三氣周瑜,七擒孟獲,安居平五路,北伐中原而露出一統(tǒng)天下之壯志。最后他五丈原諸葛禳星,隕大星歸天。不僅這‘三絕’栩栩如生,其實還有許多人物。譬如‘成也劉關(guān)張,敗也劉關(guān)張’的劉備,‘粗中有細’的張飛等等。
翻開《三國演義》,就猶如展開了一幅巨大的歷史畫卷。在這畫卷里,作者通過大膽的藝術(shù)改造,敘述了‘三分虛,七分實’的歷史巨著。這種宏大而一氣呵成的氣勢,使人讀完有種無可名狀的快感,深深地感受到經(jīng)典之作無法抗拒的魅力;這畫不僅描繪出了無煙寂靜的斗爭,也顯現(xiàn)了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這里既有七俠五義,同樣也有兒女情長。引人入注的細節(jié)讓人忘卻了這是在述說歷史,而分明是在清晰地描述一個個美麗而動聽的故事,我想這大概就是經(jīng)典之作與眾不同之處吧。
讀三國,讓人燃起熊熊的斗志之火;讀三國,讓人深刻體會到它透露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匡扶社稷,兼濟天下”的思想;讀三國,鼓勵世人為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而拼搏、前進......
《三國演義》確實是一部蘊意細長的經(jīng)典巨著,我們世人又怎能憑借三言兩語而論述?如今,硝煙以散去,光陰以逝去,英雄以過去,唯有留下了那“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古鼓角錚鳴”的淡淡哀傷。不管歷史如何去改寫,歷史的潮流如何去進展,它卻不回隨時間的流逝而被世人健忘。因為它的魅力影響著世人,因為它的意義提醒著世人,最后它又以經(jīng)典這個贊美而埋葬世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