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著讀書筆記1000字
——閱讀《給生命涂上愛的底色》有感
從教二十余年,已經(jīng)漸漸習慣了老師的各種工作,上課、備課、改作業(yè),一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度過,漸漸的,看書的時間也少了。最近總在想,現(xiàn)在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樣的老師,教師的工作是教書育人,但是怎么樣才能更深入地了解他們,走進它們,讓他們在學校里學到更多的知識。我想我該看看書,在書中尋找一下答案了?,F(xiàn)在有幸拜讀了《給生命涂上愛的底色》,真是獲益非淺。
本書的作者是北京實驗二小校長李烈女士。書中,她以“用生命書寫愛的信念、”“讓愛灑滿兒童的心田”、“‘以愛育愛’成就辦學理念”、“在愛的分享中體現(xiàn)生命價值”“讓愛在校園文化建設(shè)中得到拓展”、“成長詮釋愛的真諦”為題,記述了她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原汁原味的事例和感悟。在整本書中,李烈校長詮釋著這樣的一種信念:“愛是教育的核心,用生命書寫愛的教育。”她娓娓道來的愛如同一股暖流充盈滿身,成了一條溫暖的河,流向我內(nèi)心深處。
欣賞她的“快樂生命學說”——容言,容人,容事。不管你是一位成功人士還是默默無聞的平凡人,都要做到快樂的工作,快樂的生活。這就是李校長的“快樂生命學說”。在一起工作,生活,就要能容言,容人,容事。不要被別人的“滿腹牢騷”所煩惱,積極的面對,思考解決的辦法,生活就會一定很快樂。想必,這就是一位成功女性比他人更快樂的原因吧!
生活中我們無法改變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控制生命的厚度。李烈校長因為擁有了愛,而使她的生命顯得如此厚重;因為付出了愛,而使她的生命顯得如此絢麗。
在她諸多的教育理念中,印象最深的是“愛心育人,首先要注重細節(jié),因為細節(jié)可以決定成敗。”也就是說,她所倡導的愛的教育其實就是細節(jié)教育。愛在很多時候并不是轟轟烈烈的壯舉,而是點點滴滴的細節(jié)。有時候一個微小的細節(jié),一個不經(jīng)意的動作,都是愛的語言、愛的表達。對學生她提出了“蹲下來跟孩子說話”、“注視孩子的眼睛,撫摸孩子的腦子”、“給孩子一個擁抱”、“給孩子出錯的權(quán)力”等一系列細節(jié)教育。為了讓老師每天都快樂起來,她先后提出了“快樂加減法”、“角色復位”、“適合學說”、“揚長意識”和“生命價值與職業(yè)價值統(tǒng)一學說”等。她倡導老師要學會調(diào)整思考問題的方式、調(diào)節(jié)心態(tài)、調(diào)節(jié)期望值,讓生命在天空中自由快樂的飛翔。
“愛”——人世間最美好的字眼,人世間最動人的字眼,人世間最偉大的字眼,它的存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無限的生機和希望。我愿當一名充滿愛心的教師,在教育工作中攜愛而行,詮釋愛的意義,用生命書寫愛的教育,在孩子心中播灑愛的陽光。
教育專著讀書筆記1000字
——讀《中國最佳教育隨筆》
讀罷這本《隨筆》,只感觸真是太多:當一名好老師的艱難,新課改的困惑,高考制度的是是非非……可最觸人心弦的卻是兩個字——農(nóng)民!差距!——農(nóng)村與城市的差距、農(nóng)村教育與城市教育的差距!
我來自農(nóng)村,在農(nóng)村生活了15年到縣城讀師范,在縣城工作了11年又來到省城。從我個人角度來說,我這個農(nóng)村人的人生之路可以說是一帆風順的。但也正是因為這一路的經(jīng)歷,我更親身體會到這其中的差距。
雖在農(nóng)村長大,但因為父母都是有工作的人,我不需要象身邊的同齡人那樣干農(nóng)活,而我的父母對學習又抓得緊,所以自小我便是同學中的佼佼者,一直很快樂地長大。但初中時的一件事,我至今記憶憂新;鄰村一個女孩與我關(guān)系較好,每天放學時我們一路走回,有時下午上學我便順路喊她一道,可沒兩次便被我媽媽發(fā)現(xiàn)了,媽媽竟嚴肅地告誡我以后不許等她一道上學,并說:“你看她家殺鴨子,她中午回家飯都搞不到吃。你天天等她,不影響你學習嘛!”我當時很生氣,又不敢反駁,細想起來又很討厭她的家長:記得有一天中午她臨上學時才吃碗早晨剩下的涼粥,而她早晨是沒吃飯就去上學的,晚上放學回到家又該忙到幾點才能吃上晚飯呢?就這樣的女孩學習很努力,成績也不錯;就這樣的女孩,初三也沒上就回家了,哪里談的上“知識改變命運”?
走上教師崗位,我再一次面對這樣的家長:忙于生計,無暇過問孩子的學習,知識層次低,無力過問孩子的學習……曾經(jīng)年輕氣盛的我,常常責問這樣的家長:“為什么你不過問過問你孩子的學習?……”面對面帶愧色的家長,我的心中涌起魯迅式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來,可現(xiàn)在,我要向這些曾受過我指責的家長真誠地道歉,求得他們的原諒,他們是不幸的,可不是“不爭”!
常常想這個問題,農(nóng)民為什么對自己的子女教育問題“不重視”?是“不重視
”還是沒辦法“重視”?是農(nóng)民“不重視”,還是有誰“忽視”或是“輕視”了?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在逐步縮小城鄉(xiāng)差距的今天,有的城市學校寬帶接口裝到了每張課桌,有的農(nóng)村學校孩子還得沙地當紙樹枝為筆,有的城市學校鋪著塑膠跑道的運動場不止一個。有的農(nóng)村學校卻連一個可供學生玩的籃球也拿不出;有的城市學校投資動輒百萬甚至上億元,有的農(nóng)村學校連粉筆也得一根根地數(shù)著用。被央視評為2004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的徐本禹使我們了解到,在他所支教的貴州山區(qū)竟然還有這么一條不通公路、沒有水、沒有點、寄信要走
18公里山路的地方,那里的教育狀況差得簡直令人難以想象,試問,我們的農(nóng)民兄弟該怎樣重視他們孩子教育問題?這難道不讓人“頭涔涔而淚潸潸”嗎?
我們所需要的很多東西可以等待,但孩子所學要的東西不能等待。他的骨骼正在成型,他的血液正在生成,他的心靈正在發(fā)展。我們不能對他說明天,他的名字叫今天!縮小教育差距,消除教育貧困,讓每個孩子享有公平的教育,這腳步能否快點!再快點!
如果我能為之做點什么,我愿獻出我的全部??!
教育專著讀書筆記1000字
讀一本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一本好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想法,甚至可以改變?nèi)说囊簧?。而如今與書為友,享受這種溫馨的感受是難得的,讀書,收獲安靜的富足《愛的教育》,我感到愛是心的呼喚,是人間的春風,師愛更是一種無私的奉獻,愛得越深,奉獻得越多,正如一首歌所唱“有愛的世界生命之花處處開放,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教師獻給學生的是自己的知識、智慧、時間、精力,我們所期盼的只是學生早日成長、成才,這種愛是高尚的,純正的。
讀完《愛的教育》給我的第一感觸,那就是——愛。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來透視日常生活中的學校和家庭關(guān)系,老師和學生的關(guān)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間的天倫之愛。小說主人公是三年級學生安利柯,但我認為與其說是安利柯,不如講是在他周圍的用全身心的愛傾注于他以及他一樣的孩子們身上的師長們。他們的言行中洋溢著愛的氛圍。所以,孩子們也變得可愛,純潔起來。如:安利柯的母親是個富于同情心的婦女。她會帶著孩子們送布給報上記載的窮婦人。而且她十分體貼他人,善解人意。當安利柯發(fā)現(xiàn)這戶窮人正是同學克洛西的家事,她又不時的強調(diào):“不要做聲!”以免傷害到男孩的自尊。當克洛西看到他們,她又暗示兒子去與同學打招呼,使克洛西十分感動。她還很會借機教育孩子。在告訴安利柯"萬圣節(jié)"的意義時,她也會告訴他,他要用感恩的心去紀念許多英雄。安利柯的父親似乎是從來都不對孩子"火"的,他總是會用很溫和的語氣來"訓人".當安利柯抱怨"先生的態(tài)度不好"時,他給兒子分析先生是事出有因,并非有意,并且告訴他,要諒解別人的一時無禮,還應(yīng)敬愛辛苦的先生.學期結(jié)束,他會提醒兒子去向朋友們告別,以及去向曾對不起的人謝罪請求饒恕。他也很關(guān)心其他所認識的人的情況,生活里充滿歡笑。安利柯的先生當然也不能不提。他對每一個學生都是那么關(guān)心,一點點的小病都逃不過他的眼睛。他對犯錯之后又認錯的孩子從不多家指責,只是說一句:下次不要在再做這種事了。他把每一個孩子都當作自己的家人,并告訴孩子們,這個集體是他們的又一個家。他對自己的行為從來都負責,自己犯了錯,即使是芝麻點兒大的事,他也不會忘記道歉說:"對不起。"還有許多的人:如,他們都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們?nèi)绾稳リP(guān)愛他人。整個世界充斥了一種叫作"愛"的空氣,輕輕飄蕩著,縈繞在每一個地方。這種有意無意有形無形中,孩子們以及每一個人學會——愛。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朋友間互相安慰……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而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東西?。∽屛覀儙е活w圣潔的愛心,投入到全世界中。會發(fā)現(xiàn):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為人師的同行們,讓我們帶著一顆圣潔的愛心,投入到教育事業(yè)中,讓我們教育著并愛著學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