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洲高中吳海萍
一次校會上,苗校長向我們介紹了全球印刷史上銷量最高的出版物之一,它就是《致加西亞的信》。究竟這篇文章有什么重要價值,竟然在世界上引起如此大的轟動?
《致加西亞的信》是一本薄薄的小冊子。但是,一百多年來此文所推崇的關(guān)于敬業(yè)、忠誠、勤奮的思想觀念,卻已經(jīng)在全球的許多地方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對這個送信的故事及其意義使我做更進一步的思考。
書中只是一個簡單的故事——美西戰(zhàn)爭爆發(fā)后,美國為了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必須跟西班牙反抗軍首領(lǐng)取得聯(lián)系,但只知道反抗軍首領(lǐng)在古巴森林的山里,沒有人知道他的確切地址。所以無法把信傳達到他。但美國總統(tǒng)又必須盡快獲得他的合作,于是,有人向總統(tǒng)說:有一個叫羅文的人,有辦法找到加西亞,也只有他能找到。總統(tǒng)把羅文找來,交給他一封信——一封致加西亞的信,羅文將它封在油紙袋里。吊在胸前,三星期后,將信交給了加西亞。
讀后深有感觸:
感觸一:敬業(yè)——文明道德的交融。“凡事之成,必在敬之。”文中有這樣一個細節(jié),有人對總統(tǒng)說:“有一個名叫羅文的人,有辦法找到加西亞,也只有他才找得到。”完成任務非羅文非屬,語氣如此堅定,我想,這也是對羅文此人“敬業(yè)”精神的首肯吧。敬業(yè),是靜靜地把信拿去,不會提出任何愚笨問題,也不會隨手把信丟進水溝里,而是不顧一切地把信送到;敬業(yè),是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成一行的代名詞;敬業(yè),是傳統(tǒng)職業(yè)道德和現(xiàn)代文明美德的融合。是啊,人們在各自的崗位上扮演著不同的社會角色,社會大舞臺需要這種能夠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用羅文的精神剖析自己、對照自己,存在著一定的距離。距離是問題,距離是壓力,距離更是動力。今后,我將在“敬業(yè)愛崗、愛崗敬業(yè)”方面付諸行動并見到成效。
感觸二:忠誠——做人成事的根本。羅文接到信后,并沒有問:“他在什么地方?”而是靜靜地把信拿去,立即無條件地采取行動,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務——“把信送給加西亞”。與懶懶散散、漠不關(guān)心、馬馬虎虎的做事態(tài)度相比,羅文的可貴之處還在于他的“忠誠”。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建筑師。忠誠,是成事之根,也是做人之本。平日,我用“真誠待人,真誠做事”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讀了《致加西亞的信》這篇文章后,我更堅定了“真誠到永遠”的信念。
感觸三:奮斗——鑄就輝煌的基石。有了理想的追求,有了敬業(yè)的精神,有了忠誠的品格,還更需要一種實干的行動。羅文徒步走過一個危機四伏的國家,把信送到加西亞手中,成功的背后,不難想象其中包含著多少艱辛曲折的故事。平凡的羅文創(chuàng)造了不平凡的業(yè)績。動人的故事又帶給人們什么啟示呢?平凡與不平凡只在一念之差:平凡與不平凡有時只在于肯干,不肯干;平凡與不平凡有時只在于是否有不斷進取的熱情;平凡與不平凡,有時只在于是否發(fā)揮了自身潛在的能量。心懷真誠,認真地干好每一件事,平凡的點滴就能匯聚成不平凡的豐碑。
最深的感受是羅文并不知道加西亞在什麼地方,也沒有問他在什麼地方。這一點是和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有著巨大的差別。一個簡單的故事將忠誠、奉獻及敬業(yè)的精神深刻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不需要去刻意修飾,這就象是軍人要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不需要知道為什麼,行動就是完成任務最好的回答。從羅文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這種高貴的品質(zhì)(忠誠、敬業(yè)),是我們平高人最需要的。尤其是在我們的條件要比羅文好的多,不需要我們深入敵后,生命無憂,也不要獻出我們的生命。我們只需要默默無聞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要每時每刻將個人的利益,個人得失,甚至稍微有點不公平就怨天尤人,這樣是不會成為平洲高中的優(yōu)秀教工的,更不會得到榮譽。相反,如果你敬業(yè),具本主動性,能出色地完成工作,榮譽和利益就會不期而至。通過閱讀后更加使我懂得什麼是敬業(yè),如何去敬業(yè),能夠更加積極地去對待自己的事業(yè),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更優(yōu)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