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鼓樓區(qū)文化藝術中心,有一個“城市書房”,我經常到那里去讀書。那天下午,我和媽媽一起來到這里,一本《拉貝日記》吸引了我。封面上的一句話引人注目“還原‘南京大屠殺’歷史真相”。南京大屠殺?我突然想起每年的12月13日,南京的上空都會響起凄厲的警報聲。那一年,在南京究竟發(fā)生了什么?拉貝,又是誰呢?
懷著好奇的心情翻開已陳舊的書頁,穿越層層的歷史煙霧,逐漸走進1937年,走近那個時代。拉貝全名叫約翰·拉貝,他是一名德國人,后來到中國工作。在戰(zhàn)爭期間,約翰·拉貝不但出任南京安全區(qū)國際委員會主席,為了救助中國難民,他還在當時極其艱難危險的環(huán)境中日夜奔波,奮不顧身的阻止日軍的暴行。他冒著生命危險寫成了《拉貝日記》,這本書一直躺在他的兒子住的閣樓里,直到六十年后的1997年才公布于世。這本書被公認為是近年來發(fā)現的研究南京大屠殺事件數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史料,它是對侵華日軍制造南京大屠殺的血淚控訴,是對日本帝國主義所犯罪行的有力證詞。讀著讀著,我的心象被人揪緊了一樣,書上寫道:1937年12月16日:我開車到下關去勘查電廠,中山北路上都是尸首……城門前面,尸首堆得像小山一樣……到處都在殺人,有些就在國防部面前的軍營里進行。機槍聲響個不停。
“媽媽,這本書上寫到了1937年的中山北路,我們現在在看書的南京市鼓樓區(qū)文化藝術中心不就在中山北路上嗎?”
“應該是吧,那個時候,南京城被日軍占領了,被無辜殺害的百姓有300000之多。”
我無法想象,1937年的那一天,這一條路是怎樣的情景。我趕緊合上書都不敢繼續(xù)往下看,心情已無法用語言來表達。走出“城市書房”,我的心情一直很沉重,雖然溫暖的陽光照著我,我的手還是感覺冰涼。中山北路旁,法國梧桐高大又蔥郁,路上車水馬龍??粗值郎衔跷跞寥恋娜肆鳎也唤雴?,經歷了幾十年城市的變遷還有多少人仍記得當年的那些悲哀的往事呢?你們在今天富足的日子里會不會漸漸的把這一段歷史遺忘?
回到家,我查閱了有關“南京大屠殺”的相關信息,一幅幅照片,一篇篇文章讓我的心時而難過,時而激憤。一位叫夏淑琴的奶奶,在那時失去了7位親人,只有8歲的她還被日本兵戳了三刀。夏奶奶說:“雖然事情已經過去了70多年,但是當時的情景仍然忘不了。我的經歷告訴大家,南京大屠殺是真實存在的,任何人都抹殺不了。我希望人們不要忘記這個歷史,不要忘記日本侵略者給中國,給我們帶來多少痛苦,要反對戰(zhàn)爭,珍愛和平。”
為什么在1937年,我們中國的軍隊沒有能力保衛(wèi)好自己的家園呢?為什么日本的軍人那么的殘忍沒有人性?中國有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化,有那么多愛國的人士,有愿意以身殉國的戰(zhàn)士,但為什么還會受到日本人的欺辱?日軍的行為使南京在短暫的時間內從繁華的城市變?yōu)檠鹊膽?zhàn)場。這段歷史不應該被人們淡忘,南京大屠殺應該成為永不磨滅的記憶。銘記歷史,是為了什么?是為了從這段歷史中吸取教訓,讓歷史永遠警醒著中國人,永不再犯下這樣的錯誤,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努力,為振興中華民族而努力。中國夢,就是我的夢。
我是一名五年級的小學生,我出生和生長在美麗的南京,我每天過著衣食無憂的日子。在《拉貝日記》里我看到那么多熟悉的地名,但是在遙遠的1937年,每一條熟悉的街道上都是搶奪和殺戮的血腥場面。拉貝盡他所能,保護了那么多中國人,他的名字永遠留在了中國人的心中。在這場長達數月的戰(zhàn)爭里,有多少革命先烈犧牲,以身殉國。他們值得敬佩,值得懷念,他們是多么偉大,朱赤將軍、蕭山令將軍、易安華將軍,程智將軍......雖然南京最后淪陷,但這些斗士們的英勇壯舉,抗戰(zhàn)精神,將永遠留在這里。
再過很多年,“城市書房”里一定還有那本《拉貝日記》,讓人們一直不忘南京的過去。但是我想一定會有更多美麗又精彩的書籍,書寫著嶄新的南京,不屈!美麗!充滿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