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義不在于長短,而在于其廣度和深度。
有的人死了,但其生命的光輝卻拂照了一代又一代。這,就是廣度。雷鋒的一生只有短短二十余個春秋,但他卻留下了“一火車”的好事;秋瑾的生命如煙火般在青史上一閃而過,但她愛國的激情卻點燃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心。這樣的一生,難道不比茍且偷生來得更有意義嗎?這樣的一生,難道比安時處順更為不濟(jì)嗎?
“每個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yīng)當(dāng)這樣度過:當(dāng)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他臨死之前,就可以光榮地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xiàn)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奮斗!’”是的,生命的意義在于為生命而奮斗。如果你是魚,那就去游遍四海;如果你是水,那就滋潤旱田;如果你是螺釘,就堅守崗位毫不動搖……各人作為社會的一份子,都有自己的職務(wù)。做好了,就是實現(xiàn)人生的意義,為社會事業(yè)添磚增瓦;做的不好,就更應(yīng)該勤學(xué)深干,深深地挖掘自己處在人世間的意義。這,就是深度。
于是,為了追求生命的深度和廣度,便有了“舍生而取義”的豪邁,便有了“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淋漓,便有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廣闊。這些名垂青史的人,有哪一個是安逸代勞、頤養(yǎng)天年的呢?有哪一個是為自己的生命意義而后悔不已,捶胸頓足的呢?
世間有兩種生命,一種有著五色流溢的內(nèi)涵;另一種則冗長無味。與其做一只“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烏龜,倒不如做一條經(jīng)歷過大風(fēng)大雨的鰒魚來得更為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