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兩萬里讀書筆記1200字篇一
在暑假,我媽媽帶回了一本書——《海底兩萬里》。我一聽這個名字就暈,因為我覺得這本書是一種沒有趣味的書和我最討厭看的一種書,所以我連看都沒看一眼就扔在了床邊的柜子上……一天晚上,我百般無聊就無意拿起了《海底兩萬里》。
這本《海底兩萬里》的作者是罰過的儒爾凡爾納。一開始,我看這本書只是用眼睛撇一撇,沒想到的是我看這本書越看越神,越看越覺得好看?!逗5變扇f里》一開頭就是寫了一個飛馳的礁石,關(guān)于這一個飛馳的礁石的傳聞就把港口居民擾得心神不寧,令內(nèi)陸公眾興奮不已,海員們更是顯得特別激動,連歐美的各國ZF,一時間里都表示極大的關(guān)注。然后海軍部秘書J。B?;舨忌o阿羅納克斯教授一封信,想要加入盟亞拉罕林肯號驅(qū)逐艦遠征,由于這一封信阿羅納克斯教授對出征剿獨角鯨的欲望開始強烈,阿羅納克斯教授最終明白自己的真正志向。接著阿羅納克斯教授和龔賽伊就出發(fā)了……他們倆到達林肯號上了。
林肯號是被一位優(yōu)秀的海員法拉格特艦長指揮的,他指揮林肯號是完全稱職的,他和他的船已經(jīng)完全混為一體了。船上的人每天都提起十二分精神看著海面上有沒有出現(xiàn)那個可謂的飛馳的礁石。為什么他們會提起十二分精神呢?因為他們都被2000美元的懸賞誘惑了,然而阿羅納克斯教授并沒有,他是為了把這只令人類不安的海怪從這個世界上清除掉。
不久,一件可悲的事發(fā)生了林肯號的螺旋槳和舵被海怪的牙齒撞碎了。阿羅納克斯教授掉入海中,就快沉下去的時候,龔賽伊救了他。許久,當他們兩個都快撐不下去的時候尼德蘭救了他們兩個。這時,他們?nèi)齻€已經(jīng)在全身是鋼板,堅硬無比的大獨角鯨上了。當白天已經(jīng)完全變黑了的時候,他們?nèi)齻€人被這個大獨角鯨拖著西行。到凌晨四點時這個大獨角鯨加快了航行速度,海浪撲面而來,他們?nèi)齻€抓著一個固定在鋼脊頂部的系覽環(huán)上。
天亮了,船里發(fā)出一陣用力推動鋼板的聲音。一塊鋼板被掀了,里面出來了幾個人,把阿羅納克斯教授、龔賽伊和尼德蘭架進了令人害怕的潛水艇……在潛水艇中,他們?nèi)齻€人知道了這個潛水艇上的人是海洋人。這些海陽人吃著海里的生物。
在這個潛水艇里,阿羅納克斯教授他們生活了一些日子。他們到過太平洋下四千里??吹搅嗽S多自己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東西。之后他們還在陸地上生活了幾天。還到過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南極……到最后鸚鵡號要經(jīng)過英吉利海峽的時候,尼摩艇長不見蹤影,大副也不比艇長多露面,潛艇上的其他成員也沒有露過一次面。阿羅納克斯教授他們準備逃走。沒想到他們成功的逃走了,回到了陸地。
我讀了這本書之后,我很興奮,因為這本書能讓我跟著阿羅納克斯教授在鸚鵡號上看到了許多關(guān)于在海洋底下的事物,還能讓我隨著阿羅納克斯教授一起穿越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極海域,飽覽海底奇觀的環(huán)游,所以現(xiàn)在我不覺得這本書是沒有趣味的。這本書還讓我體會到一個人到一個自己玩不認識的地方和一群不認識的人待在一起要怎么生存,怎么好好體會自己經(jīng)歷的事情的過程……
海底兩萬里讀書筆記1000字篇二
《海底兩萬里》這本書本書主要講述了1866年——茫茫大海中出現(xiàn)了神秘的“海怪”。為了驅(qū)趕“海怪”,人們出動了“林肯”號驅(qū)逐艦,作為教授的“我”參與了這次行動。在途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龐大的“海怪”,于是便想一曲消滅它,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神秘“海怪”的廬山真面目竟然是一艘不為人知的潛水艇!
“我”與助手康塞爾和水手尼德意外地登上了這艘潛水艇——鸚鵡螺號,認識了尼摩船長,并隨著他一起在不可預料的海底世界里自由地遨游,看見了壯觀的海底,見識了許多種海洋生物,同時也經(jīng)歷了不少磨難……可是到最后,鸚鵡螺號被強烈的大漩渦所吞噬,但“我們”三個人卻由于被人救出而幸運獲救。
讀完這部小說。我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就好像是我真真切切地跟隨教授他們和尼摩船長一起做了一次驚心動魄的海底旅行。這次旅行既動人心弦,又記憶猶新。本書語言生動,一些人物被凡爾納刻畫得有些有肉,部分情節(jié)也做到了畫龍點睛。在一些章節(jié)中,凡爾納用巧妙的文字為下文做好了鋪墊,讀起來才會懸念迭出,引人入勝。
這部小說中的人物各有千秋,重要的是讓我學習到了他們身上的優(yōu)點。書中的“我”——阿尤納斯教授是一位博古通今的人,他能樂觀向上地面對自己的處境;助手康塞爾做事有條有理,并且能忠心耿耿地陪伴自己的先生走過酸甜苦辣的人生;尼德是一位技術(shù)高超的捕鯨手,他雖然勇敢機智,不怕困難,但是他卻是個魯莽,沖動的人,很容易發(fā)脾氣,不過尼德一心向往無限的自由,一心喜歡美麗的大自然;而鸚鵡螺號的建造者尼摩船長是一個神秘的人物,他能在危險的面前臨危不懼,挺身而出,但又能在潛艇上神不知鬼不覺。他自己是船長,可是他卻平等對待他人。當自己的船員不幸犧牲的時候,他會潸然淚下,把船員靜靜地埋葬于美麗的珊瑚群里,然后依依不舍地跟他告別。
鸚鵡螺號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中周游,經(jīng)歷了萬水千山。海底火山、珊瑚礁、孤島野人、海蜘蛛、大章魚……一個個不可預測的災難考驗著鸚鵡螺號。在這極其險峻的情況下,尼摩船長不畏艱險地勇往直前,永遠不向困難屈服。他一直保持著鎮(zhèn)定自若的態(tài)度,一直保持著他那不變的心。
合上《海底兩萬里》,我似乎眼前一亮。這個故事不但讓我們學習到了文中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而且還告誡了我們一個重要的道理:在科技高度發(fā)達的今天,我們?nèi)祟愐匾暺鸬厍虻沫h(huán)境,不管人類以前做過什么壞事,都要重新樹立保護環(huán)境的信念。我們?nèi)祟愐芙^濫殺海洋生物,因為有一些種類的海豹、海龜以及鱷魚,都快要瀕臨滅絕。只有這些海洋動物的存在,才能給我們?nèi)祟悗硪黄棋?、迷人的海洋景色?/p>
海底兩萬里讀書筆記1500字篇三
在讀完《海底兩萬里》后,我覺得它的作者儒勒。凡爾納,他的驚人之處不但只是他寫的夸張,動人而富有科學意義的小說,更驚人的是他在書中所寫的故事,盡管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已不足為奇,但是在凡爾納的時代,人們還沒有發(fā)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潛水艇,甚至連電燈都還沒有出現(xiàn),在這樣的背景下,凡爾納在《海底兩萬里》中成功的塑造出鸚鵡螺號潛水艇,更有美國在冷戰(zhàn)期間制造出的第一艘核動力潛水艇以鸚鵡螺號命名,這是怎樣的預見力?所以說凡爾納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學為依據(jù)。他的許多作品中所描繪的科學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實現(xiàn)。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膽新奇,并以其逼真、生動、美麗如畫令人讀來趣味盎然。所有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
《海底兩萬里》寫于1870年,是凡爾納著名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第三部是《神秘島》。這部作品敘述法國生物學者阿龍納斯在海洋深處旅行的故事。書中的主人公尼摩船長是一個帶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尼摩根據(jù)自己的設(shè)計建造了潛水船,潛航在海底進行大規(guī)模的科學研究,但這好像又不是他這種孤獨生活的惟一目的。他躲避開他的敵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探尋自由,又對自己孤獨的生活深深感到悲痛。這個神秘人物的謎底到了三部曲的第三部才被揭開。這部作品集中了凡爾納科幻小說的所有特點。曲折緊張、撲朔迷離的故事情節(jié),瞬息萬變的人物命運,豐富詳盡的科學知識和細節(jié)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爐。在漫長的旅行中,作者時而將讀者推入險象環(huán)生的險惡環(huán)境,時而又帶進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妙境界;波瀾壯闊的場面描繪和細致入微的細節(jié)刻畫交替出現(xiàn)。讀來引人入勝,欲罷不能。
就這樣,我懷著一種崇敬的心情,開始和書中的主人翁探險者博物學家阿龍納斯,乘坐鸚鵡螺號潛水艇,開始他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鸚鵡螺號的主人尼摩船長是個性格陰郁,知識淵博的人,他們乘坐的鸚鵡螺號以平均每小時十二公里的航速,緩緩行駛,從日本海出發(fā),進入太平洋、大洋洲,然后到達印度洋,經(jīng)過紅海和阿拉伯隧道,來到地中海。潛艇經(jīng)過直布羅陀海峽,沿著非洲海岸,徑直奔向南極地區(qū)。然后又沿拉美海岸北上,又跟隨暖流來到北海,最后消失在挪威西海岸的大旋渦中。在途中遇見了許多罕見海底動植物,還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其中包括著名的沉沒城市亞特蘭蒂斯這個擁有與希臘相當?shù)臍v史文化的文明古國。
我覺得我自己也隨著尼摩船長和他的“客人們”飽覽了海底變幻無窮的奇景異觀。整個航程高潮迭起:海底狩獵,參觀海底森林,探訪海底的亞特蘭蒂斯廢墟,打撈西班牙沉船的財寶,目睹珊瑚王國的葬禮,與大蜘蛛、鯊魚、章魚、博斗,反擊土著人的圍攻等等。書中都包容了大量的科學,文化和地理,地質(zhì)學。阿龍納斯在航行中流露出他對尼摩船長出類拔萃的才華與學識的欽佩。但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還同時告誡人們在看到科學技術(shù)造福人類的同時,重視防止被壞人利用、危害人類自身危機的行為;提出要愛護海豹、鯨等海洋生物,譴責濫殺濫捕的觀念。這些至今仍然熱門的環(huán)保話題,早已在兩百年前就有先知者呼吁,可見留下有關(guān)人類正義更深層次的思考,才是此書讓讀者感受豐富多采的歷險和涉取傳神知識后,啟發(fā)我們以心靈更大的收獲。
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作者還同時告誡人們:在看到科學技術(shù)造福人類的同時,也要重視防止被利用、危害人類自身危機的行為。儒勒。凡爾納提出要愛護海豹、鯨等海洋生物,譴責濫殺濫捕的觀念……面對這早在兩百年前的先知者的呼吁,我陷入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此書只是讓讀者感受豐富多彩的歷險和涉取傳神知識嗎?不,它是在啟發(fā)我們,讓我們的心靈對自然科學有更大的收獲。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