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教師,孔子熱愛教學。除了中途當了幾年官,被陰謀家離間下臺,他將畢生精力奉獻于教育事業(yè)。不投資,不炒房,安貧樂道,心無旁騖。他說“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典型的“舍小家,顧大家”??鬃酉蛲鶚s華富貴,但反對以不義手段得之。他說”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孔子教學的一大特色是隨意。他沒有教科書,沒有統(tǒng)編教材,不設必修課,不發(fā)文憑,不評三好。無組織,但有紀律,學生規(guī)規(guī)矩矩。他主要通過和學生聊天完成教學任務,類似于今天的小班教學。因為小班教學,他知道每個學生的底細,知道他們的性格和理想。他會問:同學,你的理想是什么?從而對癥下藥,因材施教。
對于學生,他不挑剔,沒有入學考試——據(jù)說有面試,有教無類,好生差生一個樣,不搞區(qū)別對待。好學生他當然喜歡,比如顏回。脾氣壞的也喜歡,比如子路。他的學生宰予,說話不算話,大白天睡覺,氣得孔子大罵“朽木不可雕也”,但他沒有開除宰予,宰予后來成了“孔門十哲之一”。
他不體罰學生,也不“叫家長來”,也不罰學生“抄N遍課文”,更不用惡毒的語言罵人。他是怎樣維護課堂秩序和教學秩序的?我想,一是因為他愛學生,將他們當人,不當自己是老板。其二,言傳身教,以身作則。不是說一套,做一套,讓人瞧不起。這就是孔子的能耐。一般人說得到,做不到。
在孔子的時代,國家不管民間教學。沒有教學和科研考核,沒有高考指標考核,沒有既定的人才標準讓他完成,他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教書育人。沒有國家的英明領導,沒有校長熱情鼓舞,孔子為什么那么賣力氣?我猜,其一是事業(yè)心,為理想而奮斗。其二是孔子要依靠教學質量謀生存,一心一意謀發(fā)展。學生教不好,沒有生源和學費——據(jù)說是臘肉干,他吃什么,喝什么?國外私立大學辦得好,也是這個道理。
孔子的課堂無處不在。在周游列國的途中,在師生游泳的歸途,在君王議政的廟堂。在這一群人里,孔子是老師,但更像帶頭大哥。他領頭在前,學生相伴在后。師徒在仁途上風塵仆仆,在春風里手舞足蹈——“詠而歸”??组T雖然沒有實際上的學院,但他們有共同的精神家園。他們是一群理想主義者,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沒有了理想和理想主義者,就沒有孔子和孔子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