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真是假,就當娛樂一把吧,話說,這個要是真的,到底該給多少分?
高考神作文題目:3.8萬個名額沒了,我的話管用嗎?
熬了12年,成功坐在陽羨高中考場,是因為我“聽話”,平時有話也都憋著。
成了逆來順受的乖孩子,卻遇到如此開放開明的題目,我的內(nèi)心幾乎是崩潰的。既然,“無言以對”也要“說”,還要說的長到800字,那就只能撕破臉,刀兵相見。
高壓下的沉默
高三的生活每天學習10個小時以上,我沒說話;暑假期間交幾百塊上市里舉辦的網(wǎng)絡名師課堂,我沒說話;強制學生去校外私人書店購買指定輔導書,收手機,禁游戲,面對老師“考不上大學,你就完了!”的口頭禪,我也都選擇了沉默....
相比我們,還有另一群在水深火熱環(huán)境中沉默著的同學們。
6月5日,安徽毛坦廠中學千名高三學生乘19輛大巴,前往考點。發(fā)動機轟鳴,校長聲嘶力竭,《旗開得勝》響徹云霄。
在這所準軍事化管理的學校,每個學生除了吃飯和短暫的午休,就算是站在操場上,手中也都拿著書本,任何不同的見解,在這里都顯得無力。嚴酷的紀律和壓力下,發(fā)聲的,是數(shù)次學生不堪重負從樓頂縱身跳下的巨響。
說話有用么?
在學校,有“自己的見解”、“彰顯個性”,往往會被定性為“問題學生”,被同學疏遠、老師嫌棄,“政治生命”基本宣告終結。
盡管1941年**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就提到“實事求是”,可在分數(shù)揮舞著的高考大棒下,我們無法遵從自己的內(nèi)心。
我們一直在妥協(xié),在沉默,除了下面這次。
2016年,江蘇將向中西部省份“輸出”3.8萬招生名額,我有話么?有。我有自己的見解么?有。我特么就是不愿意!包括我父母在內(nèi)的眾多家長向有關部門提陳情,希望公開決策過程,考慮江蘇考生實際要求。
我們竭盡全力去發(fā)聲:為什么一本錄取率只有10%的江蘇需要慷慨解囊,而超過20%的北京可以巋然不動?
可,有用么?有人在聽么?
誰也叫不醒一位裝睡的人,既然不同的聲音和見解會被選擇性無視,那么我們說再多仍是個“啞巴”。
18歲該說什么?
什么年紀就說什么樣的話。
18歲的年紀,我應該說些什么?
荷爾蒙在高速分泌,你卻讓我說“兒女情長放一放,到了大學都是姑娘”;我明明向往詩和遠方,你卻讓我說“三點一線才是最美的地方”;我說我打籃球,你卻讓我說,“打個球!高考完了你能玩?zhèn)€夠!”
18歲,該嬉笑,該怒罵,該指點江山,可為了擠進輝煌的大學殿堂,我們的青春黯然,該做的事太少,沒說的話太多。
話,長短并不重要,關鍵是說了有人聽。
你問我,這個時代,是彰顯個性還是提倡創(chuàng)新?
我覺得,首先得公平吧。
這個時代真的需要彰顯個性?不急,我的作文分數(shù)將會生動、具體的給予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