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車都 > 民間故事 >

晚清西疆大臣金運昌軼事

1111清朝后期,明光津里西北兩里左右有個新橋村。村旁有一處晚清高官的墓葬,占地約十畝方圓。墓前神道兩側(cè),排列著石人、石馬,非常壯觀。神道前的石柱上有副楹聯(lián),上書:功威塞北長城倚,名震神州定國基。此墓主是小金郢的金吾,晚清鎮(zhèn)守西疆烏魯木齊都督金運昌。金運昌是小金郢有史以來出過的最大一位官員,全村及周圍老百姓都引以自豪,因金吾是貧苦人家出生,與老百姓有魚水之情,當老百姓十分敬重他,供奉他為"金吾圣公"。那墓地被稱之為"金大人"墓。
1111清史記載:金運昌,字景亭,安徽省盱眙縣人(當時津里屬盱眙),少孤,因遭匪亂流散后經(jīng)鳳陽總兵郭寶昌之母曹氏收為養(yǎng)子,從姓郭。成年時,入伍為守備。從寶昌征討捻軍因?qū)伊?zhàn)功,由游擊、總兵、晉升為提督,復原姓金氏。同治八年,寶昌選派運昌代他率領(lǐng)部下調(diào)防綏德,與湘軍劉錦棠部圍攻金積堡回民軍,后經(jīng)輾轉(zhuǎn)苦戰(zhàn),運昌奮不顧身,終于將回民軍擊潰,其首領(lǐng)陳林、馬化隆先后率眾歸降。朝廷論功賞賜運昌黃馬褂、駐纏金。次以平息甘肅回民軍馬勝福之亂,而晉封頭品官服駐包頭。光緒二年,左宗棠派運昌西征,次年夏季,抵達烏魯木齊,朝廷任命為烏魯木齊都督,鎮(zhèn)守西疆。時值久經(jīng)戰(zhàn)亂之后,民生凋敝。運昌興修水利,建造橋梁,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均以已俸為之,并散發(fā)巨金賑濟災民,此皆秉承義母郭曹氏之命。李鴻章為其請于朝廷,特建坊予以表彰。光緒十一年,運昌因病辭官歸里,次年卒,撫恤如制,人祀卓隆軍昭忠祠。其妻妾王氏、馬氏、張氏,先后殉節(jié),均獲旌表彰。
1111從以上史載可知金運昌一生頗具傳奇色彩,間流傳著許多關(guān)于金大人的故事。我這里搜集整理了幾則以饗讀者;同時也為紀念這位老百姓愛戴的"金大人"。
(一)窗外讀書聲
1111金運昌幼時原名金吾,父母先后病故,家里一貧如洗。少年金吾只得靠討飯度日子。那時村里人日子都不太好過,常常跑遍一個村子都討不到一口吃的,因為村民們也是饑一頓,飽一頓的。少年金吾就揣著討飯碗,拖著根打狗棍跑到幾里外的津里鎮(zhèn)上討飯。因為鎮(zhèn)上人多,生意人多,大戶人家多,遇巧了一天討得食物兩三天吃不完。
1111進津里的道口有一個私塾學堂,金吾每天進鎮(zhèn)都要經(jīng)過學堂的門口。學堂幾十個孩子都和金吾的年齡差不多,一個個端坐桌前,咿咿呀呀、搖頭晃腦地讀書,金吾見了心中十分羨慕。金吾在剛記事的年齡,就聽父母說過一個人要是不讀書,識字就會苦一輩子,"學問是一個刨子,他能刨斷人的窮根。"金吾常常夢里做夢,夢到自己也和這些孩子一樣坐在寬敞的學堂里跟先生認字、寫字、讀書。一覺醒來,難免心酸落淚。說來也奇怪,每天金吾走到學堂門口時,腿像是灌了鉛,抬不動,邁不開。開始悄悄地蹲在窗下呈先生講,先生讀一句,金吾就在窗外跟著小聲讀一句,后來干脆趴在窗臺上,先生讀,他就跟著讀,先生寫,金吾用討飯碗裝上水用手指蘸水在窗臺上寫。因金吾不吵不鬧,不影響別的孩子,先生以為金吾是一時好奇,也就沒在意,任他趴在窗臺上。日復一日,一個多月過去,一天先生要個學生背一遍李白的《金陵新亭》,那學生站起急得滿頭大汗。這時趴在窗臺上的金吾忍不住高聲吟道:
11111111金陵風景好,豪士集新亭。
11111111舉目山河異,偏傷周凱情。
11111111四坐楚囚悲,不憂社稷傾。
11111111王公何慷慨,千載仰雄名。
1111金吾吟罷,堂內(nèi)學生為其鼓掌,先生十分驚訝,便將他領(lǐng)進學堂問:"你是從哪里學得這首《金陵新亭》?"金吾說:"是趴在窗外跟先生學的。"先生又問:"你知道這詩里的意思嗎?"金吾點點頭說:"這首詩是天寶十五年李白在金陵所作,安史之亂破壞了國家的安定和統(tǒng)一,使中原一帶百姓慘遭蹂躪。李白在詩中借用東晉王導等在新亭集會上的故事,批評'不憂社稷傾'的茍且偷安態(tài)度,反映了自己要求統(tǒng)一的愿望。"先生驚訝得有些目瞪口呆了。他問金吾姓甚名誰,哪里人,金吾一一如實說過,先生深受感動:一個討飯的孩子,如此專心且能入耳不忘,難得,難得。從此先生答應金吾免費入堂讀書,紙、墨、筆、硯由他免費提供。金吾聰明機靈,頓時雙膝跪地連連磕頭,算是拜師。
1111從此學堂里多了個學生,金吾天生穎悟睿智,晝夜苦讀,幾年下來學業(yè)大進。隨著金吾年齡的增長,先生本想挑明要金吾留下當個助手,但他覺得金吾有更大作為,不能讓這條大魚窩在這口小塘里。一日,先生修書一封,要把金吾推薦到鳳陽總兵郭寶昌部,也許日后能出人頭地。金吾一聽先生要他走,頓時淚如泉涌道:"先生不要我了?"先生搖搖頭,"哪是不要?"先生將自己的想法告知金吾,金吾領(lǐng)悟,跪在地上磕頭道:"先生待我如親生之子,金日后定當厚報。"
1111金吾確是個有義之人,在他當上總兵以后,聽說先生老了,沒有再開堂收學徒。每年就從自己的俸祿中撥出一部分銀兩派人快馬送往津里。后征戰(zhàn)湖南、內(nèi)蒙、新疆時都委托盱眙縣衙代墊銀兩。后來當?shù)乩先私o后輩講故事時,只要講到知恩必報一段,就拿金吾給先生養(yǎng)老為例。
(二)總兵老母郭曹氏收金吾為義子
1111金吾懷揣先生的推薦信,拜別先生,一路奔鳳陽府投奔郭寶昌總兵。郭寶昌看過先生的推薦信,上下打量著金吾,從外貌沒看出有什么特別之處,簡單問了幾句后就先安排到大營當了名守備。
1111這郭寶昌是位讀過書,學過武的文武全才,也是位講義氣重信譽的君子。平日待士兵如弟兄,征戰(zhàn)時常常身先士卒,深受下級軍官和士兵的愛戴。郭寶昌兄弟五人,他是老大,兄弟中老四郭望昌、老五郭建昌都跟隨哥哥東征西討,出生入死,在一次戰(zhàn)斗中老五郭建昌陣亡。因老五是母親郭曹氏最疼愛的老巴兒子,寶昌、望昌兄弟倆為不使母親傷心,一直隱瞞著老五陣亡的消息。郭母想念老兒子,多次叫老大寶昌、老四望昌把老五帶回來讓她看看。寶昌、望昌總是推托軍務繁忙,老五帶兵在外,一時回不來。郭母常以淚洗面,日久天長眼睛也哭模糊了。常常一有人到她眼前,她就喊著:"是否建昌吾兒回來看娘了?"寶昌、望昌實在不忍心,幾次要將實情告訴母親,但又擔心母親一下接受不了,會出問題。兄弟倆無奈,商量著如何是好,老四望昌提議:可否在營中選一個與老五音容身材相似的人冒名頂替老五去見母親,寶昌沒有更好的辦法,只得同意,摸著石頭過河試著走吧。
1111物色人之事就由老四辦理。第二天就在全營注意觀察每個和老五個頭相近的人。結(jié)果挑中了金吾,帶給老大寶昌辨看,聲貌身材酷似老五。再問便知是幾日前津里先生推薦來的那小伙子。寶昌后悔當時為什么沒注意。寶昌把請他回家冒充老五郭建昌安慰老母之事向金吾說明,金吾點頭答應,于是老大、老四臨時教他一番應對之話,金吾一一記下了。
1111金吾剛到郭家,見到郭母慈眉善目和自己心里的母親面容一樣,觸景生情,眼淚頓時涌了出來,"撲咚"一聲跪在郭母面前,雙手抱著郭母膝蓋哭喊道:"娘呀!不孝兒子五子回來了。"郭母一聽五兒回來了又驚又喜,把將金吾緊緊摟在懷里,老淚縱橫,一時無語??蘖艘粫?,郭母的雙手在金吾臉上頭上耳邊撫摸著,最后手停留在左耳的"拴馬樁"上,郭母說:"小五子這些年你為什么不回來看娘?娘好想你呀。"金吾道:"娘,不孝兒整天帶兵在外,沒能抽身回來看望娘,望娘恕罪。"
1111旁邊站著老大和老四一看這"娘倆"親熱沒個完,急出一身汗,怕時間一長露了破綻。忙在一邊插話道:"五弟,你還有軍務。"這時金吾也從母子情長中清醒過來,站起身道:"娘,我得回去了,下回再來看您。"郭母一把拽住金吾轉(zhuǎn)過頭對郭寶昌說:"敵兵打到家門口,要不要娘也披掛?"寶昌一看娘臉色不對,沒敢再吱聲,連連向老四使眼色,要老四幫腔。老四忙上前說:"娘…"下面的話還沒出口,郭母把臉一沉說:"沒你說的,娘心里有數(shù),你和老大都不是好東西。"老大和老四一聽娘罵上了,知道是真生氣了,誰也沒敢再吭氣,站在一邊呆呆地聽這邊"娘倆"說話。郭母又開話了:"都別傻站著,老大坐下,老四去廚房通知晚上加菜,我今晚要和你們兄弟仨一塊用晚餐。"
1111寶昌、望昌心里急得像貓抓的一樣,但又不敢違抗母命,一一照辦。這金吾此時也有點緊張,也怕時間長了露出馬腳不好收場。好在郭母沒有問小時候的事,大都問一些外面打仗的事。金吾當兵時間雖然只有幾天,但在大營里整天聽老兵們講打仗時的故事,也有講老五郭建昌打仗如何勇敢的故事,金吾滔滔不絕,寶昌心里一塊石頭漸漸落地了。
1111吃飯時,一家人歡歡樂樂,不在話下。晚上,郭母要老大、老四、老五都到她房間去有話說。老大、老四、金吾心里都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不知老娘又要向誰發(fā)難。一齊跟著母親來到臥室,老大、老四、金吾一個個依次坐定,靜靜聽著娘有什么話要訓。郭母長嘆了一口氣叫著老大、老四、老五,這邊仨人也一一答應著,郭母說:"今晚我給你們兄弟仨講段故事。"老大說:"娘要講什么故事,我們仨洗耳恭聽。"郭母也不理會老大只顧自己說:"在宋朝有個大將叫岳飛,岳飛考取武舉拜別母親時,岳母要給兒子背上刺字……。"老四插話說:"娘,這故事,你小時候就講過,岳母在岳飛背后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字是吧?"郭母見老四把她的話打斷了,心里不悅但又說:"那好,那我今晚再給你們講宋朝楊家將的故事,楊家爺們先后戰(zhàn)死沙場,老太君為忠君報國親自掌帥旗,帶領(lǐng)一門……"老四又插話:"娘,這故事以前也講過。"這時郭母不高興了,沖老四沒好氣地說:"以前講的要你們知道男子漢要做個忠君報國的英雄,今個講這些故事,要讓你們知道,為人妻、為人母的娘們也深明大義,為君為國為民甘愿讓親人、讓兒子拋頭顱、撒熱血,她們雖哭過,但哭的是夫妻情深、母子情長,可她們的心是堅強的,自豪的,你們懂嗎?"
1111聽這話,金吾心里全明白了,他再也忍不住了"撲通"一聲跪倒在郭母面前:"大娘,是我們錯了,我們誤會您老人家了。"寶昌、望昌一見金吾沉不住氣露了餡,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了,也一個個"撲咚、撲咚"跪到母親面前請求母親饒恕。郭母此時心里反倒平靜了許多,她扶起面前跪著的老大、老四和金吾,坐下后,郭母又問起金吾的情況,金吾如實一一道來。郭母說:"老大,老四你們聽著,這金吾是個可造之材,將來定在你們之上,你們要把他當成自己的兄弟待。"金吾聽郭母這么一說,又跪在郭母面前:"大娘,我自幼父母雙亡,靠討飯度日,多虧津里先生收留我,教我學業(yè),長大后,又推薦我到郭總兵這里來當兵。下午第一眼看到您時,就和我夢中的母親聲音容貌相差無幾。聽總兵說我和您的五兒子聲音容貌也相近,剛才又聽您老一段訓斥,孩兒心里更加敬佩您老,我就是您的兒子,后我就叫你娘,決不會做有辱您老人家的事來。"說完也不等郭母答話"咚、咚、咚"磕了三個響頭。
1111郭母從下午接觸金吾開始,就覺得這孩子不錯,現(xiàn)在這孩子反應出如此的悟性,又增加了郭母高興的程度,聽說他是個孤兒,又增加了母親般的憐憫,也有心想認作義子,不想這孩子先開口了,正合郭母心意,郭母高興地接受了。
1111老大寶昌十分納悶,母親是怎么發(fā)現(xiàn)金吾是冒充的呢?母親又怎么知道五弟陣亡的呢?他不解。試探著問母親,郭母說:"五兒有近一年沒來見我了,近一年里沒有什么大仗打,你們也整天都在這鳳陽一帶轉(zhuǎn)悠,惟獨這五兒一人軍事繁忙,我能信嗎?但我心里的猜疑隨著時間被證實了,今天下午你們帶了金吾來,開始我是很吃驚,吃驚的是你們兩個竟敢找人來冒充,蒙騙你娘,還吃驚的是這孩子一聲娘是從內(nèi)心發(fā)出的,合伙騙我的人怎么會有這份真情。他耳邊是有一個'拴馬樁',但后腦瓜子是平的,你五弟是個后錛頭,你們忘了,小時候,你們常拍著他的后腦瓜子說前錛金,后錛銀的嗎?"郭寶昌這才恍然大悟。
1111第二天郭家按當?shù)氐娘L俗舉行了儀式。從此郭母多了個兒子,金吾也有了母親,金吾隨郭家改姓郭,按昌字輩取名郭運昌。從此總兵郭寶昌把金吾當成了自己親兄弟,精心栽培。
(三)官升都督
1111郭寶昌多了個好兄弟,軍營里多了個好游擊,戰(zhàn)場上多了一名猛將,大營里多了一個高參。
1111郭運昌不負眾望,從守備升到游擊,鳳陽一帶有個什么小騷亂,或是剿個小山寨,郭寶昌常派郭運昌帶兵前往,運昌也每每不辱使命,因他機智過人,作戰(zhàn)勇猛,屢立戰(zhàn)功。每次全勝而歸,寶昌都要召開慶功大會,犒勞有功之將,抬高運昌在軍中的威信。經(jīng)郭寶昌的有心提拔和鼎力推薦,幾年間郭運昌從游擊到副總兵,成了郭寶昌身邊最得力的一員戰(zhàn)將。
1111同治八年(1870年),金積堡回民軍在其首領(lǐng)陳林、馬化隆的率領(lǐng)下與官府作對,地方官府治回民軍不住,急上書朝廷派兵圍剿,清朝政府將鳳陽淮勇楚勝軍改編為卓勝軍,配合曾國藩的湘軍劉錦棠圍攻金積堡的回民軍。當時郭寶昌之母郭曹氏病重,眼看熬不了多少日子,老大郭寶昌要留家盡孝,鼎力舉薦郭運昌代替總兵率領(lǐng)部下調(diào)防綏德,朝廷準奏。臨行前郭曹氏躺在病床上叮囑郭運昌:"當官要愛護百姓,要為百姓謀利,天下百姓都擁戴好官,百姓似水,官府似舟,水能載舟,也能覆舟。"郭運昌連連磕頭道:"母親大人的話,兒子一一記在心頭。"
卓勝軍作戰(zhàn)勇敢,所向披靡,勢如破竹,所到之處,郭運昌撫慰百姓,整治暴亂,他將亂軍人員分成三類:一類是禍首,不投降堅決殺之;二類是隨從,脅從者只要不抵抗一律不得殺之;三類是被迫入伙,這些人不得殺之,戰(zhàn)后愿隨卓勝軍的歡迎,平等對待,家有老小要回家盡孝的一律發(fā)給路費。這樣不但分化瓦解了亂軍,同時還擴大了卓勝軍的兵源。最后回民軍不戰(zhàn)自潰,首領(lǐng)陳林、馬化隆先后率眾歸降,郭運昌部大獲全勝,朝廷論功賞賜,正式批準郭運昌為卓勝軍總兵,并賜黃馬褂一件,駐守纏金若干。
1111第二年甘肅回民軍馬勝福又大樹旗和朝廷對抗,殺命官、攻城池,時間甘肅戰(zhàn)火又起。歸降的原回民軍首領(lǐng)陳林、馬化隆一直跟隨總兵郭運昌,郭不計前嫌待他們?nèi)缧值?,陳、馬二將一直也沒有機會報答郭總兵,此次甘肅回民軍暴亂,正是他倆前去說降的好機會。陳、馬二將請戰(zhàn),郭運昌分析陳、馬二將原也是回民軍首領(lǐng),雖不是一地,但回民習俗相通,說降有一定把握,于是上書朝廷請求出征。朝廷也正為派誰平亂舉棋不定,接到郭運昌請戰(zhàn)書甚為高興,立即下圣旨,派卓勝軍總兵郭運昌帶兵前往甘肅平亂,陳林、馬化隆做卓勝軍先頭部隊。由于陳、馬舊屬大部分還在自己的軍中,都是回民,天下回民是一家,陳、馬部所到之處宣傳郭運昌如何如何好,加之陳、馬部又回本族,因而沒有大的開戰(zhàn),只是小打小敲,"少開戰(zhàn),少殺人"也正是郭運昌的征戰(zhàn)宗旨,到最后只剩馬勝福本部少量部隊頑固抵抗,只陳、馬二將就輕松取勝,捉住了馬勝福,平息了甘肅回民軍之亂。因這次是郭運昌請戰(zhàn),朝廷上下十分關(guān)注,見郭部費吹灰之力就平息回民軍之亂,皇上十分高興,晉封郭運昌頭品官服,官封卓勝大將軍。
光緒二年(1877年)左宗棠李鴻章派郭運昌西征,平定西疆。郭運昌率部開拔,一路征討。光緒三年夏抵達烏魯木齊,朝廷任命為烏魯木齊都督,鎮(zhèn)守西疆。
1111西疆因長年戰(zhàn)爭,生民凋敝,郭運昌牢記臨征前郭母的教誨,"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減租減息,大力發(fā)展生產(chǎn),興修水利,建造橋梁。地方較貧窮,一時拿不出許多錢,郭運昌就從自己的年俸中抽出大半,加以扶持,并散發(fā)巨金賑濟災民,不幾年西疆的農(nóng)牧業(yè)生產(chǎn)迅速得到發(fā)展,西疆從此沒有再發(fā)生暴亂。
1111郭運昌在西疆帶領(lǐng)百姓恢復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之時,家傳郭母病逝的噩耗,郭運昌和四哥郭望星在千里之外設靈堂祭七三十五天,天天敬香跪拜。義母去世后,郭運昌征得長兄郭寶昌的同意,將自己身世詳情申奏朝廷,請求批準復原姓金,仍用名運昌。
1111光緒十一年(1886年)金運昌因病辭官歸里,第二年就病逝了,朝廷備加憂恤,賜葬津里故土。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