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三年,唐太宗突然生起病來,請?zhí)t(yī)日夜看護醫(yī)治了四五天也不見好,恍恍惚惚好像有魔祟作怪。
大臣中有一人名叫李淳風,頗精陰陽之術,掐指一算,原來太宗陽壽已盡,很為太宗著急,因為唐太宗是一位圣明的君主,不該如此短命。急切之間,李淳風想起陰司判官崔子玉原是唐太宗的臣子,和自己交情挺好,或者可以通融,使太宗得以加壽。想罷,李淳風給崔子玉寫了封書信,命一只大鶴給皇帝送去。
此時,太宗正渺渺茫茫,魂靈要被勾往地府。見大鶴銜來一封書信,覺得奇怪,拿來一看原來是李淳風給崔子玉的,下面還有一注:“崔子玉是先朝舊臣,請陛下面交此書,以祈回生。”
太宗這才明白所以,不禁十分感動,但忽又記起武德三年至五年時,自己多次征戰(zhàn),殺人甚多,罪孽難了,怎么能生還呢?
但不管唐太宗怎么想,怎么憂心忡忡,生魂依然被引到了閻羅殿外。有通事舍人向閻王察報:“唐天子太宗皇帝李世民生魂帶到 !”閻王一聽,命人喚太宗上殿。唐太宗上殿后,也不跪拜,只抬頭向四周觀看。殿上有人看見,高聲呼喝:“大唐天子,見了閻王為何不拜?!”太宗皇帝起初還在猶豫要不要拜,聽到這樣叫喊,不禁惱怒,高聲說道:“聯(lián)在長安的時候,只受別人參拜,不習慣參拜別人,況且,聯(lián)是大唐天子,閻羅是陰司鬼王,為什么要聯(lián)參拜他呢?”
閻王一聽此言,在群臣面前甚覺羞恥,不由惱羞成怒,命令左右將太宗帶出閻羅寶殿,交給判官定罪。
太宗出了寶殿,問引路的小鬼判官是誰。小鬼回說判官脾氣暴躁而且兇狠,不敢說出名字。太宗就說:“那你走近點兒,輕聲點不就行了?”
小鬼聽了湊到太宗耳邊說道:
“姓崔名子玉。”
唐太宗一聽大喜,叫道:
“聯(lián)認得他。”
不多時,唐太宗已被帶到判官廳外。使者進去回察崔子玉道 :“奉大王命令,將太宗皇帝生魂帶到,請判官定罪?,F(xiàn)在門外,未敢擅自帶人。”
崔子玉一聽太宗皇帝駕到,連忙起身,口中直叫“禍事”。暗想:我是太宗臣子,皇帝來了,我不曾遠迎,卻讓皇帝在門外等候,真是失禮!況且原來自己活著的時候,任瓷陽縣尉,全家五百多人,乘馬食肉,都是皇帝所賜。現(xiàn)在到了冥界,我不報答君恩,反倒如此怠慢。如果判太宗皇帝壽盡,也就什么都不用說了;如果判皇帝還有陽壽,回到長安怪罪下來,全家五百多口,豈不都成魚肉,任其宰割?崔子玉前思后想,越想越不安,不知如何是好。門外的太宗皇帝見使者去了這么久還不出來,不禁憂心忡忡,思量著是不是使者對判官說了自己什么壞話。
思慮再三,崔子玉自知難以回避,只好硬著頭皮穿好朝服,手執(zhí)妨版,走出廳外,自報名銜,拜見唐太宗。太宗一見,忙問:“聯(lián)前參拜者,是洼陽縣尉崔子玉嗎?”
崔判官答應是。太宗賜了平身,問:
“愛卿跟李淳風是朋友嗎?’’
崔子玉點頭稱是。太宗看看有些希望,忙接著問他們之間情分如何,崔判官不明所以,照實答道:“情同管鮑,堪稱莫逆之交。”
唐太宗聽了覺得越發(fā)有希望,趕快掏出李淳風的書信說:“這里有李淳風給你的書信。”
此時,崔判官也有些明白太宗的意思了,想到太宗還陽的后果,不禁面色不悅。但太宗皇帝已經吩咐下來,沒有辦法,只好跪受書信。崔子玉接過書信后,唐太宗等著結果。不想崔判官卻看也不看,就把信裝進了懷里。太宗吃了一驚,問他為什么不看信。崔判官沒法說出心里話,只好說:“微臣職卑,按禮法不能當著陛下讀信。”
太宗皇帝信以為真,賜了無罪,命崔子玉當堂閱讀。
崔判官沒辦法,只得拆開了書信,讀了起來。讀完信后,神色更加難看,連君臣之禮也顧不上了,看到唐太宗正遙望長安,便說:“李淳風若真是我至交好友,怎么會提出這樣的事呢?”
唐太宗一聽,頓覺滿目羞慚,無地自容。只好低聲說:“李淳風信中之意,也是在可否之間。行與不行,你做決定就是。”
崔子玉見太宗皇帝如此,心里又有所不忍,說道:“可以是可以,只是極為困難。”
唐太宗聽后頓覺失望,慘然央告:
“卿還膚的性命,不過舉手之間。但太子尚在年幼,不知如何處理國家大事,卿是否可以給聯(lián)三天時間,讓聯(lián)回到長安,把社櫻交付太子,再來陰司?”
說著,太宗皇帝想起太子,不禁淚流滿面,動了真情。
崔判官見太宗如此,心里也覺難受,忙勸太宗寬心,說事J隋可以商量。唐太宗一聽話有轉機,也便止住了哭聲,隨崔子玉走進衙門。剛到門里,忽聽有人在東側哭號,太宗問:“什么人哭得這樣凄慘?”
崔判官回說:
“不是別人,正是建成、元吉兩位太子。”
唐太宗聽了覺得奇怪,兄弟之情油然而生,便欲上前相見。崔判官連忙攔住說:“兩位太子已經來此多時,屢次狀告陛下,口稱死得冤枉,訴狀凄切,所以閻王才命令將陛下追魂到此,跟他們對證。陛下如果不見到微臣而略作計較,等陛下與兩位太子冤家路窄,狹路相逢,臣也就無計可施,沒辦法搭救陛下回到長安了。我看陛下還是不要去見為好。”
唐太宗聽了這個緣由,不敢久留,匆匆忙忙來到廳上人坐。往下一看,崔判官還在一旁侍立,便叫他上堂同坐。
崔子玉回說自己官職小,不能同坐。唐太宗說:“此是陰司,同坐無妨。”
因為急著要與他商量還生之事,便不再拘禮。崔判官見狀,知皇帝未曾怪自己失禮,忙上前謝坐。剛剛坐定,見善惡童子正好過來,便叫他進來問道:“你可知太宗皇帝在長安時,做過什么善事?造了多少功德?”
童子叉手回察:
“太宗皇帝沒做過什么善事,也不曾抄寫經卷,按陰司法令,不能還生。”
崔子玉為了開脫舊主,就問皇帝是否大赦過天下。童子說有三次,共三萬六千五百多人得到赦免。崔子玉便問:“既然如此,該有多少功德?”
童子一聽此話,知道判官有意開脫,就推說要問六曹官才能知道。崔判官命他速傳六曹官。
一會兒,六曹官帶著唐太宗的生死文簿來到廳前,交給了崔判官。判官一看,太宗皇帝應在位一十三年。連忙在“一”字下面又加一筆,改成了“二十三年”。勾改完畢,正欲轉告太宗皇帝,崔子玉忽然想起自己活著的時候官職小,連皇帝的面兒都見不著,何不趁此機會,向太宗皇帝要名正官做做呢!想到這兒,崔判官手執(zhí)貧版,回奏太宗勾改完畢。唐太宗一聽,欣喜非常,問崔子玉是怎樣改的。崔子玉就想,如果讓皇帝一下便得了十年陽壽,皇帝未必讓我稱心,不如少說些。所以崔子玉只答加了五年陽壽。唐太宗只當他已盡力,何況年數(shù)非少,自是大喜,立刻許他天下進獻貢品,盡歸所有。崔子玉見五年可得財物,暗想再加五年定可給自己一名正官了,就說:“因陛下是臣昔日舊主,所以臣為陛下添加五年壽祿,同時又因臣是李淳風的至交好友,他既來信,臣自當盡力,為此又給陛下加了五年壽祿,共計十年。”
唐太宗一聽,驚喜非常,說:
“難為你為聯(lián)再三加壽,聯(lián)很感謝,如若回到長安,不只天下貢品,連外邦進貢錢物,也都賜給愛卿吧!”
崔判官原本以為可以弄名正官做做,沒想到唐太宗兩次都賜給錢財,不提封官,真是有些著急,暗怪太宗皇帝太愛惜官職了。唐太宗見崔子玉受此厚賜也不叩謝,呆了半天也不說話,不解其意,便問:“聯(lián)回到長安后,卿還要來朝見嗎?”
崔子玉說是。太宗又問何時可以回去。崔判官不稱心,有意留難,便說:“還需要陛下寫一張文狀,留作案底,才能送陛下回去。”
唐太宗聽了有些著急,說:
“聯(lián)不知如何撰寫,該怎么辦呢?”
崔子玉假意開脫,說:
“陛下如果不會寫文狀,臣問陛下一個問題,陛下答出來,就可以回長安了。不過……”太宗皇帝一聽,有些害怕,請求崔子玉出個簡單點的問題。崔子玉求官心切,暗想不嚇皇帝一嚇難以稱心,就拿來紙筆寫道:“問大唐天子太宗皇帝:在武德七年,為何在殿前殺死兄弟,又將父親囚在后宮?”
唐太宗一聽,先是又驚又怒,后是又急又怕,扔掉問紙說:“這個問題叫聯(lián)如何回答!”
崔子玉見了忙收起問紙,借機說道:
“陛下答不出來,臣能為陛下答嗎?”
太宗一聽,轉怒為喜,點頭答應。崔子玉又接著說:“臣為陛下回答問題,但還要陛下大開尊口。”
唐太宗有些糊涂了,說:
“既然你替聯(lián)回答了,還用聯(lián)開口嗎?”
崔子玉趁機解釋道:
“不是讓陛下開口回答問題。因為臣活著的時候官卑職小,請陛下開口是為求一足之地。”
唐太宗聽后,大大地松了一口氣,說:
“卿為什么不早說呢?你是何方人氏?”
崔判官見皇帝已答應,連忙回說“蒲州人”。太宗皇帝說:“那就封你為蒲州刺史兼河北廿四州采訪使吧。官至御史大夫,賜紫金魚袋。另外賜你蒲州縣庫錢二萬貫,資助家里。”
崔子玉一聽,大喜過望,立刻叩拜謝恩。謝恩才畢,外面察報:“天府使者到!’’崔子玉問是何事。使者宣告說判官已授蒲州刺史等職,正是太宗皇帝剛才所賜。太宗聽了不禁感嘆:“原來天界這么快就知道了。聯(lián)聽說陰補陽授,真是不假!”
提到陽世,太宗皇帝又想起了剛才的問題,便催判官快答。崔判官說其實這個問題很好答,只用“大義滅親”四個字就行了。唐太宗一聽覺得有理,非常高興,即要回轉長安。崔子玉又叮囑了太宗一番,讓太宗皇帝多造功德,抄寫《大云經》。便送太宗皇帝還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