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車都 > 時事論據 >

關于母愛的故事:拾荒的母親

在深圳、重慶、天津等城市的地鐵列車上播放的“母愛無價”的公益短片感動了無數(shù)旅客夕陽下,一位母親吃力地騎著一輛三輪車,走街串巷拾破爛——為了供兩個兒子讀書,這位母親背井離鄉(xiāng),堅持了9年的拾荒生涯

母親撿破爛,兒子難受又無奈

馮英龍的老家在江蘇省邳州市一個小村莊,那里山清水秀,家家屋后種著果樹。對馮英龍和弟弟馮款來說,小時候最快樂的事是待到果子熟時,和一幫小伙伴摘桃打李。

2001年10月19日,14歲的馮英龍一放學就撒腿往家跑。在江都市打工的母親于化玲回來了,他要趕回家為媽媽做頓可口的飯菜。

經過鄰居家時,馮英龍和剛走出門的大奎撞了個滿懷。大奎手中的象棋散落一地,他正愁找不到人對弈,一把抓住馮英龍說:“陪我殺一盤,就算是賠禮道歉了。”馮英龍想都沒想就拒絕了:“不行,我要趕緊回家,我媽今天回來,她說給我?guī)Я艘浑p球鞋呢。…有啥好高興的,不就是垃圾堆里撿來的嗎!”“你才是垃圾堆里撿來的!”馮英龍生氣地回了一句。大奎不屑地說:“你媽在江都收垃圾,那球鞋自然是從垃圾堆里找出來的。”“你胡說,我媽在工廠上班!”

馮英龍進了家,媽媽已經回來,正忙著做飯。于化玲開心地把兒子拉到身邊,仔細地端詳著:“小龍又長高了,胡子都長出來了……”想起大奎的話,馮英龍心頭堵得慌,他眼前不禁浮現(xiàn)出母親彎腰在惡臭的垃圾堆里找尋廢品的情景,便不自覺地將手從母親的掌心中抽了出來。

吃飯時,媽媽覺察出馮英龍的情緒不對:“小龍,有心事嗎?”馮英龍實在憋不住了,小聲問道:“他們都說你不在工廠工作?”于化玲愣了一下:“媽沒文化進不了工廠,只能收破爛、賣廢品。可收破爛也能供你上大學啊。”馮英龍低頭吃飯,沒再說話。于化玲剛剛開始拾荒時,也覺得很不好意思。同鄉(xiāng)開解她:“咱們靠雙手掙錢,不偷不搶,養(yǎng)活了一家人,有什么可丟人的。”想到辛苦自己一個人,能讓重病在床的丈夫有藥吃,讓兩個兒子有書讀,于化玲就不再煩惱,滿身有了力量。

第二天是星期六,于化玲讓馮英龍跟她一起去田里干活兒。為了化解兒子的心結,于化玲努力講述一些有趣的事情:“媽媽收了個電飯鍋,修修還能用呢。電飯鍋可比咱們家的土灶好用多了,你把電一插上,飯……”馮英龍打斷:“媽,我渴了,回去喝水。”看著兒子漠然而去的背影,于化玲心里溢滿了心疼和委屈。

多年之后,想起那一幕,馮英龍感到無限內疚:如果不是為了給父親治病,供他和弟弟上學。母親怎么會去干那種又臭又累的活兒?

無私母愛,何來貴賤之分

2006年9月,馮英龍考上蘇州一所大學,弟弟也上了高中。雖然他心里明白,他和弟弟上學多虧了母親拾荒掙來的錢,可對于母親的職業(yè),他從不主動跟人提起,就算有人問,他也是敷衍過去。這時,父親因癌癥復發(fā),離開了人世。2007年的春節(jié)剛過,學校還沒開學,于化玲便讓兒子去江都住兩天,陪陪自己。

這是馮英龍第一次走進母親拾荒的生活中。半夜,馮英龍被生生凍醒,于化玲趕緊把棉襖給兒子蓋上:“這屋子冬天就是冷,明天我再給你買床新被子。”馮英龍心里一陣難受,這么多個冬天,母親一床薄薄的被子,又是怎么熬過來的?早上4點,天還黑著,于化玲就起床了,她得搶在環(huán)衛(wèi)工人收垃圾之前上街,這樣能多撿幾個塑料瓶和廢紙盒。怕吵著兒子,她躡手躡腳地用白開水泡飯,就著成菜吃了幾口,然后便推著三輪車出了門。三輪車叮叮咚咚的聲音驚醒了馮英龍,他跳下床,想看看母親走多遠了。刺骨的寒風迎面撲來,他趕緊關了門。直到下午兩點,母親才回來。馮英龍問母親吃了沒有,她說吃了。一旁的鄰居忍不住說:“你媽天天中午就吃5毛錢的煎餅,這樣下去身體哪能吃得消。”于化玲忙說:“沒有,我天天中午都吃得飽飽的。”

馮英龍硬要陪著母親去拾荒。在一家商場的垃圾堆旁,于化玲停下了車,她套了副手套,便開始從垃圾堆里撿廢紙箱。路人都厭惡地繞著走,躲避著垃圾的臭味。馮英龍怔怔站在一旁,他想象得出,這樣的眼光母親忍受了多少回。于化玲安慰兒子說:“媽習慣了,這世上什么活兒不都得有人做嗎,只要你肯用心,每一份工作都是好工作。”

回家的路上,于化玲買了水果,順路去看王奶奶。老人多年寡居,于化玲是去她家收破爛時和她認識的。于化玲把兒子拉到老人面前說:“這是我兒子小龍,在蘇州上大學。”看著母親一臉驕傲地介紹自己,馮英龍被深深地觸動了,自己讀的不是名牌大學,可母親依然以他為榮,世界上只有母親不會嫌棄自己的孩子,在母親眼里他就是最優(yōu)秀的。馮英龍心里一陣針扎似的痛,母親從來不曾嫌棄過他,可自己對母親又如何呢?

為了減輕母親的負擔,馮英龍開始利用業(yè)余時間勤工儉學。沒事的時候,他會在校園里轉悠,看見易拉罐或塑料瓶就撿起來帶回寢室。他坦然地對同學說起母親在江都的拾荒生活,引來室友唏噓一片。

一次,馮英龍懷里摟著好幾個塑料瓶往宿舍跑,在樓道不小心和別人撞到了一起。對方口無遮攔地說:“一個大男人撿空瓶子,丟不丟臉?”室友聽到爭吵趕來,他們把散落在地上的瓶子一個一個撿起來,大聲呵斥對方:“撿瓶子怎么了,他的錢是自己掙來的。你要是不靠家里,還不知能不能養(yǎng)活自己呢!”室友的話讓馮英龍心中不由得生出幾分自豪。

馮英龍靠打工和賣塑料瓶的錢,解決了自己的生活費用,還時常資助弟弟。母親在江都拾荒,馮英龍在蘇州為前途打拼,弟弟在老家備戰(zhàn)高考。一家人每隔一個星期通一次電話,匯報彼此的情況,相互取暖,相互守候。

曬曬幸福,讓拾荒老娘也“知名”一回

2009年7月,大學畢業(yè)的馮英龍在蘇州一家婚紗影樓找了份工作。領到第一個月工資后,馮英龍留了一點生活費,把其余的錢全都給了母親:“媽,將來我在蘇州買套房子,接你來享福。”兒子規(guī)劃的美好藍圖讓于化玲高興得笑了。

2009年12月,馮英龍在網上看到,騰訊網要舉辦“中國人的一天”圖片故事征集活動?;顒右詫懙溃?ldquo;一天,24小時,1440分鐘,86400秒。當中國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微小個人,以天為單位,努力求生存的時候,他們也許從未想過,自己所經歷的,也是一段平凡而真摯的故事。講述出來,就會感動他人。”

馮英龍想到了母親,9年來,母親日夜辛勞,用雙手慢慢撥亮了一家人的希望。他一直想讓母親知道,她的母愛給了他奮斗的動力,兒子以她為榮。

拿著買來的二手相機,馮英龍趁著假期來到了江都。聽說兒子要給自己拍照,還要傳到網上,于化玲怎么也不同意。馮英龍沒辦法,便跟弟弟商量“偷拍”。

轉天早上,馮款嚷著對媽媽說:“我跟哥在家無聊,要不我們陪著你去拾荒。”于化玲同意了。出門前,馮款朝哥哥使了個眼色,示意他想辦法讓母親換件衣服。馮英龍心領神會,可翻遍了衣柜,竟找不出一件好衣服。他感到一陣酸澀,可又一想,將母親本色記錄下來也許才是最好的。那一天,在弟弟的掩護下,馮英龍拍了母親好多張照片?;丶业穆飞?,夕陽將母親的影子拉得很長。落日余輝,人來人往的街頭,母親被風吹起的自發(fā),用力蹬三輪車的背影,構成了一幅動人的畫面。馮英龍趕緊停下車,將這一幕拍了下來。

2010年3月20日,馮英龍將母親的照片傳到了“中國人的一天”活動論壇,他這樣寫道:“娘從我初二時,就開始一個人在江都拾荒。屈指一數(shù),到現(xiàn)在已9個年頭了。娘經常和我說:‘當娘的一輩子注定要為孩子操心,小時候盼你長大,長大了盼你考上大學,大學畢業(yè)了又盼著你找份好工作,工作了又盼著你結婚……等你啥時結了婚,娘就不拾荒了。’9年了,娘的黑發(fā)已慢慢變白,額頭的皺紋也越來越多。娘,真的老了!下面請大家跟著我,一同走進她生活中的某一天。”

照片有些模糊,談不上任何拍攝技巧。就是這樣一組樸實無華的照片,點擊量迅速過萬,騰訊網將這組照片放在了網站最顯眼的位置上。

2010年4月11日,國內著名的公益組織“愛遍中國”找到馮英龍,他們要將照片編輯成公益短片,在大城市的地鐵上播放。“媽媽,你出名了!”于化玲靦腆一笑:“有你們兩個兒子,媽媽覺得很幸福。”

“拾荒母親”感動了無數(shù)地鐵旅客。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