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車都 > 觀后感 >

《千與千尋》觀后感

《千與千尋》一直是一部廣為人知動漫電影,它是日本國寶動畫巨匠宮崎駿勇奪奧斯卡的杰作。從2001年在日本本土上映以來,《千與千尋》一直受到廣泛好評,被稱百看不厭。

從很早之前就知道有一部這樣的動漫,可是真正第一次觀看還是在這個暑假。故事很富有戲劇性與童話的感覺,從悠長古老的隧道、奇怪的石雕到“會說話的房子”,影片的開頭給人的是一種可怖的感覺。千尋他們來到了一個奇怪的小鎮(zhèn),小鎮(zhèn)沒有人,但有香噴噴的食物。千尋的爸爸媽媽不顧千尋的阻撓,未經(jīng)允許就吃起了無人看管的食物。千尋無奈之余只好繞著小鎮(zhèn)走走,希望能發(fā)現(xiàn)點什么??斓教旌诘臅r候,千尋意外的看見了電車,興奮之余又被一個叫做白龍的少年呵斥著往回趕。影片中千尋與燈的賽跑很值得回味,而千尋無助的叫喊從側(cè)面又體現(xiàn)了人類的弱小。

后來千尋知道自己的父母變成了豬,而自己卻不得不呆在“湯屋”打工。這個過程中有很多人與千尋為難:湯婆婆恐嚇千尋,要把她變成豬;“湯屋”的管事特意刁難千尋,也不給千尋藥浴的牌子。影片中“湯屋”管事與千尋周旋的那一段也很值得品味,對待千尋的聲色俱厲,轉(zhuǎn)眼對待客人又喜笑顏開,真是變臉比翻書還快。這樣鮮明的對比正映照了我們?nèi)说纳鐣?,在我們的社會中也有這樣獻媚、表里不一的小人。

之后無臉男幫助千尋拿到了藥浴的牌子,這時的無臉男還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后來由于呆在“湯屋”久了,無臉男也被周圍的環(huán)境渲染了,變得邪惡、不知足、貪婪起來了。這里也反映了一種社會現(xiàn)象,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在社會上又怎么會少了像無臉男這樣被環(huán)境所帶壞的人呢?

河神算是《千與千尋》中比較令人驚奇的人物了,誰也沒有想到那樣惡心、邋遢的腐爛神的真身竟然是河神。河神身上的那根刺更能啟發(fā)我們,刺代表甚么呢?從千尋他們拉出來的那些東西我們了解到,刺就是生活中不良的,不干凈的,不利于我們生存的事物;那就不僅僅是垃圾那么簡單了。

接近尾聲時宮崎駿又創(chuàng)造了一個對比明顯的人物——錢婆婆,她是湯婆婆的孿生姐姐,人人開始都以為她的性情和湯婆婆一樣惡毒。但是她在片中的表現(xiàn)大大顛覆了這種感受,我一直把她認(rèn)為是湯婆婆的另一個側(cè)面——好的一面。我想這就是作者想告訴我們的人的雙面性吧。

故事的最后,千尋幫助白龍找回了名字,并且救回了自己的爸爸媽媽。“湯屋”的人都被千尋的善良所感染了,連一直以來令人厭惡的湯婆婆也露出了她善良的一面。總的說結(jié)局是美好的,可整部影片亦可以教會我們很多。

這部電影中有一句話:“名字一旦被奪走了,就再也無法找到回家的路了”,它警醒著我們,萬事不能忘本,忘記了就再也記不起來了。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