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車都 > 優(yōu)秀作文 >

延安精神作文三篇

延安精神作文三篇

延安精神讀后感

2005年8月25日,市公路管理處組織機關黨員干部到延安學習,重溫入黨誓詞,感受延安精神。

經(jīng)過近一天顛簸,終于來到了這令我心馳神往地方--延安。雖然早知道延安沒有秀麗風光,也明白她還不富裕,但延安所特有歷史文化和紅色底蘊卻還是強烈地吸引著我,讓我時時懷揣著奔赴延安、感受延安精神沖動。今天,當我踏上延安土地,撫今追昔,真是感慨萬千。

延安是舉世聞名中國革命圣地。從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mzd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就是在這里生活和戰(zhàn)斗了13個春秋,他們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領導和指揮了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奠定了人民共和國此堅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延安精神",譜寫了可歌可泣偉大歷史篇章。

以往延安在人們心中形象或許總是和滿山窯洞、黃土高坡、鄉(xiāng)間小路、高梁玉米等聯(lián)系在一起。而當我真正走進這座城市時,卻驚喜地發(fā)現(xiàn),延安已加快了向現(xiàn)代化城市邁進步伐。鱗次櫛高樓,整齊清潔此大道,形色各異櫥窗,傲然挺立鐘樓,花團錦簇公園,川流不息"士",南腔北調(diào)游客,可以毫不夸張地講,現(xiàn)代文明正漸漸滲透到了延安每個角落。 走進延安,置身于寶塔山下,漫步在楊家?guī)X、棗園、延安革命歷史紀念館間,喝著延河水,吃著小米粥,仰視那傲然聳立巍巍寶塔,心中熱血沸騰,久久無法平靜。就是這普普通通寶塔,作為延安時代象征,像一把火炬照亮了中國革命航程,見證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卓越功勛,成為人民心中一座不朽此豐碑。

在棗園,不可不看是當?shù)貏e具特色歌舞表演,舞臺上淳樸善良延安人,頭系羊肚毛巾,身挎安塞腰鼓,用高昂歌喉、粗獷舞姿展示了延安老區(qū)人民新時代精神風貌。而他們飽含深情演唱,更是道出了陜北人民對共產(chǎn)黨、毛主席深深懷念與敬仰。聽著看著,我們情緒也都被調(diào)動起來,不約而同地和著演員同聲唱起了"東方紅",興致高游客還跳上舞臺和演員們一起扭起了秧歌。在延安,我們就是這樣常常不自由主地被感染,因為你無法抵御她魅力。

參觀延安革命舊址了卻了我多年心愿,但真正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烙印還是"延安精神",正是以mzd同志為首中國共產(chǎn)黨人在延安時期形成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延安精神",引導和激勵著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前仆后繼,勇往直前,最終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追思革命前輩艱苦卓絕奮斗歷史,感悟延安精神巨大力量,在這里,我真正懂得了共產(chǎn)黨偉大。我也終于明白了,為什么如此艱難困苦環(huán)境依然擋不住大批中華民族優(yōu)秀兒女,沖破反動派層層封鎖奔向延安,將自己青春和熱血匯入中國革命滾滾洪流熱情。

從兒時起延安就一直是我心目中一塊神秘、神奇而神圣土地,而今,我為有機會到這塊毛主席和老一輩革命家戰(zhàn)斗和生活地方,親身感受一下延安精神而感到由衷自豪和高興。走進延安,讓我對延安精神本質(zhì)有了更深了解,也令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國共產(chǎn)黨偉大。延安之行使我堅信,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只要我們堅持和發(fā)揚新時代延安精神,就一定能把我們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我也希望在新歷史條件下,在這充滿新希望、新挑戰(zhàn)人生征途上,能將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延安精神落實貫穿于自己工作始終,通過我們年輕一代網(wǎng)努力,使偉大延安精神繼續(xù)發(fā)揚光大。

延安精神作文

我懷著崇敬的心情讀完了《千秋紅巖》這本書。這是一本記錄了大量紅巖歷史、紅巖革命故事的好書,“紅巖荒谷耳,抗戰(zhàn)顯光輝。”書中,敬愛的葉劍英爺爺、周恩來爺爺、葉挺爺爺?shù)葌ト藶橹腥A民族獨立解放的奮斗精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紅巖,記錄了以周恩來為首的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為中華民族獨立解放英勇奮斗的光輝業(yè)績;記錄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不畏艱險執(zhí)著追求的戰(zhàn)斗歷程;記錄了無數(shù)革命志士為新中國的建立而無私奉獻的歷史過程。凝結于這些記錄中的崇高的思想境界、堅定的共產(chǎn)主義信念,巨大的人格力量和浩然的革命正氣,形成了偉大的紅巖精神。 其中,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的就是葉挺將軍:葉挺將軍在獄中度過了五個年頭。為勸服葉挺歸順,蔣介石本人也親自出馬,許以高官厚祿,只要葉挺答應,便可以立即獲得自由。然而,這一切都遭到葉挺的斷然拒絕。五年鐵窗囚禁的光陰蹉跎,白了葉挺爺爺多少青絲,卻絲毫沒能削減去他對共產(chǎn)主義理想的堅定信念,對黨和革命事業(yè)的無限忠誠,對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民主革命必定取得勝利的堅定信心和所向披靡的銳氣。并且葉挺爺爺出獄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恢復他的黨籍,可惜葉挺將軍在飛赴延安途中,因飛機失事不幸遇難與山西興縣黑茶山。一位勇猛的將軍閉上了雙眼,但葉挺爺爺?shù)木裼肋h留在我們心中。 本書從紅巖歷史、紅巖點滴記錄、紅巖精神三個章節(jié)對圍繞紅巖所發(fā)生的眾多革命歷史、革命精神、革命事跡進行全面的描述與細說,閱讀中,生動的事例,詳實的圖片、歷史的記錄……仿佛帶我進入了當時的斗爭現(xiàn)場,強烈地感受到那份在獄中,在地下戰(zhàn)線與敵人斗智斗勇、愛國愛民、浴血奮戰(zhàn)的大無畏精神與革命氣節(jié)。從書中得知,新中國建立后,曾經(jīng)在重慶與國民黨開展艱苦斗爭的周恩來總理在解放后曾三次重返紅巖故地,回憶當年的種種經(jīng)歷、拜訪當年那些一起并肩作戰(zhàn)的,在曲折中度過天命、花甲,步入古稀,對紅顏的依戀也依然不減,依然自譽“紅巖人”的紅巖革命者??梢韵胂螅t巖是他們的靈魂所在,紅巖是他們的精神家園,紅巖是他們的工作戰(zhàn)斗之地,紅巖無論何時都是他們心中的精神樂園。 紅巖精神體現(xiàn)了前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和革命戰(zhàn)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堅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浩然革命正氣。 一心一意閱讀本書,并從電視、電影中學習、了解得知,今天的紅巖,在深處紅色教育主題的重慶,已經(jīng)成為全國聞名的革命傳統(tǒng)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巖已經(jīng)成為重慶旅游者的必去之地,紅巖精神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永遠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 閱讀了《千秋紅巖》,讓我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愿望,這個假期,我一定要親歷重慶,參觀紅巖,學習紅巖精神,感受紅巖精神。|||

延安精神作文

延安是革命圣地,是我日思夢想都想去看一看的地方。今年暑假,我在電視上看到:在北京,成千上萬的人排起長龍,爭相觀看《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的展覽;首都的少先隊員高舉“紅領巾革命圣地延安行”的大旗,排著整齊的隊伍,在那里宣誓。我的心動了。我想去延安。

延安,我以前只是聽說過,在電影電視中看見過??蛇@次,爸爸、媽媽真的要帶我去延安了,激動得我一夜都沒睡好覺。我急忙上網(wǎng),查找有關延安的資料,并把它打印出來帶在身邊;帶好自己的鋼筆、筆記本和幾件換洗衣服;叮囑爸爸、媽媽可別忘帶了照相機和攝像機,還要多帶上幾卷膠卷……

第二天一大早,我們乘著汽車,冒著蒙蒙細雨離開西安。汽車上高速,過黃陵,沿著彎彎曲曲但又十分寬闊的山間公路疾速的盤旋著。一路上,爸爸一邊給我念延安的資料,一邊講關于延安的故事,從“紅軍長征”、“大生產(chǎn)運動”、“南泥灣開荒”,一直講到“胡宗南進攻延安”、“著名的瓦子街戰(zhàn)役”;從寶塔山、延河水,講到鳳凰山、楊家?guī)X、棗園、王家坪……我簡直聽得都入了迷,不知不覺中,已經(jīng)到達延安。

到了延安,我們顧不上休息,就在一位叔叔的帶領下開始參觀。我們首先來到寶塔山下。剛下車,一座和大雁塔非常相似的八角形高塔就屹立在我的眼前。我想,這就是我在書上看到的寶塔山了。看了旁邊的介紹,我知道這座寶塔建于唐代,共九層,高44米。旁邊有口大鐵鍾,是明代鑄造的。當年黨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時,曾用它來報時和報警。我們走進塔內(nèi),順著扶梯一直登上塔頂,放眼望去,延安城的全貌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這時,站在我身旁的講解員阿姨說:“這寶塔可真是不同尋常,它既是延安城的標志,也是革命圣地的象征。當年國民黨進攻延安時,曾用飛機轟炸過它,可它卻一直安然無恙。多少年來,這寶塔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詩人和畫家的筆下,人們歌頌它,懷念它,實際是懷念黨中央在延安的歲月,歌頌延安精神。這里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人們接受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好課堂。”聽了阿姨的講解,我仿佛一下子明白了許多。

接著,我們來到花木茂密、風景秀美的棗園。這里曾經(jīng)是黨中央和毛主席辦公和住宿過的地方。走進棗園,首先看到的是一座簡陋的大瓦房,這就是中央書記處的小禮堂,是當年中央領導和工作人員自己親手修建的。聽旁邊一位賣紀念品的老奶奶說,禮堂基本保存了當時的原貌,只是墻壁是近幾年粉刷的。老奶奶告訴我們,當年毛主席和中央領導經(jīng)常在這里開會,研究大事。毛主席去重慶和蔣介石談判,就是在這個禮堂開了一夜的會決定下來的。奶奶還說,1973年6月,周恩來總理陪同越南貴賓到棗園參觀,在這里站了好久好久;參觀完棗園后,總理和外賓就是在這座禮堂里座談和休息的。

沿著棗園的小路繼續(xù)前行,我們跨過了一條長長的水渠。它是當年毛主席為了方便鄉(xiāng)親們灌溉農(nóng)田,親自帶領中央機關的工作人員修建的。水渠建成后,能灌溉1400多畝農(nóng)田,莊稼連年豐收。后來,人們就把這水渠叫作“幸福渠”。我們還參觀了毛主席、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張聞天、彭德懷等在這里住過的窯洞,它們都是那樣的簡陋,里面的擺設幾乎沒有任何區(qū)別:一張木床、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個黑色的手搖電話和一個小書架,還有他們當年紡線用過的紡車。洗臉盆里放著幾乎一模一樣的牙缸和牙刷。我注意觀察了一下,毛主席的窯洞和其它不同的是,木椅子換成了一個十分破舊的竹藤椅,還壞了一條腿。聽講解員阿姨說,毛主席當年習慣于晚上工作和學習,由于當時沒有電,他晚上工作和寫作時,都是點著蠟燭照明,累了就用雙手搓幾下臉,揉揉雙眼,到窯洞外活動活動,一直工作到天亮。聽著阿姨的講解,看著這一件件真實的實物,我想到了我們美麗的校園,明亮的教室,想到了家里的席夢思、大沙發(fā)、空調(diào)、暖氣,還有那寬大的寫字臺、柔和的護眼燈……

離開棗園,我們來到延安革命紀念館。紀念館的門前廣場,聳立著毛主席的高大銅像;三個大花壇里,用花草拼成的“實事求是”四個大字格外的引人注目;展廳正門的上方,是郭沫若題寫的“延安革命紀念館”七個大字。紀念館有六個展廳,陳列了當年的革命歷史文物1260多件,革命歷史照片670多幅。這些珍貴的照片和文物,真實地記錄了黨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的十三個春秋,記載了毛主席在這里領導中國革命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勝利不斷走向勝利的艱難和輝煌的歲月。在這里,我看到了毛主席當年用過的毛筆、墨盒和小炕桌,看到了毛主席寫的詩詞、文件和改得密密麻麻的手稿,看到了紅軍當年破舊的棉被、粗糙的棉衣和粗布鞋,看到了南泥灣開荒時已經(jīng)用禿了的鋤頭和鐵锨……在這里,我才真正理解了爸爸經(jīng)常給我講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一切為了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真正含義,真正理解了毛主席當年如何運用“小米加步槍”打敗了蔣介石的“飛機加大炮”的奧秘,從而領悟到延安精神的偉大意義。

離開延安,我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是啊,沒有毛主席當年在延安的十三年,沒有延安的土窯洞,沒有艱苦奮斗的延安精神,就沒有我們共和國的今天,更沒有我們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在這里,我看到的、聽到的一切,將使我終生難忘。我要看延安,學延安,發(fā)揚革命傳統(tǒng),珍惜今天,不忘昨天,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樹立遠大理想,立志早日成才,要用我們的智慧和雙手,用偉大的延安精神,把我們祖國的明天建設得更加美好。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