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車都 > 優(yōu)秀作文 >

優(yōu)秀讀后感作文1500字 林清玄散文集讀后感

讀過很多散文,我最心儀的,是林清玄先生的。

最早讀過林先生的“菩提系列”,那時就被林先生的清新淡雅的文風,深厚的底蘊,以及對人生、對世界的參悟深深地吸引了。最近,我又特地購買了一本《林清玄散文集》,本書是從林清玄這位多產(chǎn)的臺灣作家數(shù)百萬字的作品中,遴選出的二十余萬字的散文精華,是沙海中淘出的金子,令人百看不厭。過后,許多片段泊在記憶中,不時地熠熠閃光。對這本書,我更是愛不釋手,常置于桌邊案頭,不時拿來欣賞。

林先生的散文,最適合在平靜的夜晚,沖上一杯淡淡的香茗,獨坐在發(fā)出溫和的光的臺燈下,靜靜地欣賞,享受散文帶給人的平和與智慧。以前多少次,在自己情緒煩亂的時候,《林清玄散文集》陪在我身邊,安撫我的心靈,讓我一次次平靜下來。這些文章,猶如一道道山泉,帶著它的淙淙流水聲緩緩地走到我們心中,讓我們?nèi)ヂ肺渡畹母市?。林清玄的散文總有一種哲學的意味和一點“禪”的味道。讀他的散文猶如一次心靈的洗禮,總能給人深深的啟迪。

林先生的文章總是遠離庸俗于污穢,更沒有咄咄逼人的氣勢,而是清麗悠遠,沁人心脾。這些文字里,有花的鮮美、月的皎潔、風的溫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它如同生長在人心中的一株樹,雖然孤獨,但忠實地為我們守住了天上皎潔的月,讓生活在紛繁世界中的我們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還存有一些純凈。他的散文是唯美的,淡淡地道來,慢慢地述說,絕少雕飾,猶如“清水出芙蓉”;而他的故事也是很平民的,就發(fā)生在我們身邊,他寫的就是我,就是你,就是他。這些是文章,初讀自是清新異常,再品更是心開意解。他的文字每每讀后都會讓我們的內(nèi)心充滿寧靜與關愛。文如其人,沒有高雅的品味和水晶般純凈的心,怎能寫出美得沁入人心的文章?

一向很喜歡臺灣作家,不是被臺灣二字吸引,也不是隔著一道深深淺淺的臺灣海峽所使的一種好奇與敬慕,只是覺得他們的鉛墨字下有一種平易近人的力量,即為反省。

光之四書,收于林清玄散文(浙江文藝出版社),這四篇文章分別是是借光線來反省人性的淪陷,城市的進步所致人對自然感知力的退步,對于自然的漠視,第四篇是對陽光的忽略。主體是人與太陽所代表的自然,以人為,和諧社會,臺灣的作家大多有這良知,能夠對人有所關懷,私以為這才是作家之本。

光之色先是例舉了塞尚的蘋果色彩的不同。而后是在陽光下,所有的事物自有它的顏色,當陽光隱去,在黑暗里,事物全失去了顏色。”想想,人在陽光的照耀下,到底還是持續(xù)著本色,黑暗里本色失去,一只蘋果能夠藍,能夠七彩,人還有什么不可為呢陽光本色的失落是現(xiàn)代人最可悲的一種,許多人不明白在陽光下,稻子能夠綠成如何,天能夠藍到什么程度,玫瑰花能夠紅到透明,那是因為過去在陽光下工作的占人類的大部分,此刻變成小部分了,即使是在有光的日子,推窗究竟看的是什么顏色呢我常在都市熱鬧的街路上散步,有時走過長長的一條路,找不到一根小草,有時一年看不到一只蝴蝶;這時我最后明白:我們心里的小草有時候是黑的,而在繁屋的每一面窗中,埋藏了無數(shù)蒼白沒有血色的蝴蝶。

“我們心里的小草有時候是黑的,而在繁屋的每一面窗中,埋藏了無數(shù)蒼白沒有血色的蝴蝶。”

這是全文的最后一句話,也是我認為最精彩的一句。我是這樣理解的,這個社會在進步各種表層上所顯示的跡象的特征都在說明這個社會亦或是民族正在進步,朝著一個他們所認為的理想的目標行進著,可能不得以實現(xiàn),但現(xiàn)實是行進著就好。光鮮亮麗的表面很好看,大家也很高興,但是掩藏在surface下的景色呢,我想不會是大堡礁,是灰暗的破落的珊瑚蟲殘骸,是的我說的是人們?nèi)諠u缺少的作為一種生物的感知自然的潛力與想法,除了呼吸之外,自然教會人們的太少太少,少得可憐。“無數(shù)蒼白沒有血色的蝴蝶。”蝴蝶,輕的,小的,翩翩然的。任何人對于蝴蝶的印象無非是這些,活力。這是指人吧我想,蒼白沒有血色,人怎樣能夠這樣呢,但現(xiàn)實確實如此沒有什么能夠申辯的。林清玄大致上便是如此的一人,只想充實人,從內(nèi)而至外。只是想讓蝴蝶恢復亮麗與血色而已,他選取了鉛墨這條路,執(zhí)意行走到底,義無反顧。

可悲可嘆可憐可敬。

作家有很多,從古至今能夠說一大把,供不應求。有良知的也有,林清玄的散文大氣,秀麗,內(nèi)有蘊含,挺好的。

展開更多